舊物堆裏翻出一對花瓶,到底是不是寶?圈內名老專家鑒定,到底靠不靠譜?都說古玩界水很深,到底該不該信?
摸不透的身價
歐陽珊
1.倉庫裏的寶貝
陳達安是做服裝生意的,夏天進了一大批羽絨衣,就等著天冷了賺一筆,誰知遇上一個暖冬,手上的貨根本就走不動。望著倉庫裏堆滿的冬裝,陳達安急得滿嘴起泡。
這時,有個客戶打電話過來,說願意出八萬塊把貨都吃下。這批衣服進價都要二十萬,對方分明是趁火打劫,陳達安哪裏肯答應?他撂下電話,氣得抬腳就往衣服堆上踢去。
忽聽“撲通”一聲脆響,原來衣服下麵壓著一個樟木箱子。陳達安想起來了,前年奶奶把老房子賣了搬去養老院時,一些東西不方便帶去又舍不得扔,就都擱在倉庫裏了。當時他服裝生意剛起步,自然沒空理會這件小事,可這會兒窮極思變,陳達安仿佛看到了一線希望。他知道奶奶當年是富家小姐出身,雖然經過戰亂和“文革”,早就今非昔比,可說不定還留下了點什麼好東西呢。這麼一想,他趕緊把那樟木箱給翻了出來,扒拉了一陣後,居然真的扒出了一對花瓶。
花瓶有五六十厘米高,瓶口還有兩個如意雲頭紋耳朵,瓶身紅底黃字,字跡龍飛鳳舞的,看不清寫的是什麼。陳達安知道這幾年古玩市場一直火爆,要是這對花瓶真是老東西的話,說不定值不少錢。
倉庫裏光線昏暗,陳達安趕緊捧著瓶子到門口看個究竟。這一看,心就涼了,原來一隻瓶子上寫著:“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另一隻瓶子上寫的是:“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裏! ”分明就是毛主席語錄嘛!這對花瓶顯然是“文革”時期的產物,滿打滿算也就三四十年,根本不值錢。
不過,陳達安還是把花瓶帶回了家,隨手擱在客廳的茶幾上,想哪天去養老院看望奶奶時,順便帶過去。
這天,陳達安跟幾個朋友一起吃飯,多喝了幾杯,最後是被人給送回家的。送他回來的那個朋友是搞裝修的,進了屋子,眼睛就盯住了茶幾上的那對花瓶,看了許久,才不解地問道:“達安,好好的花瓶,你抹那麼一層紅油漆幹嗎?”
陳達安本就暈乎乎的,大著舌頭問:“什麼紅油漆?”
朋友指指那對花瓶,道:“就這個呀,看來你是用豬血灰加雙飛粉拌好打過底了,所以漆麵很平滑,不仔細看還以為是紅釉花瓶呢。”
陳達安嗯嗯了幾聲,心裏一動。等朋友一走,陳達安趕緊拿起花瓶,把瓶口朝下顛倒過來,果然,瓶底處露出一圈黃白色的瓷胎本色,他用指甲小心地刮了一下,一小塊紅油漆剝落下來,露出了如玉一般的釉色。油漆下麵果然暗藏玄機!
2.古董也要身份證
經過一夜小心翼翼的清理,花瓶終於露出了廬山真麵目。這是一對龍鳳呈祥的粉彩花瓶,圖案鮮活,釉色光亮,透出一股老物件獨有的味道。看來“文革”時奶奶在瓶子上刷了紅油漆,再寫上毛主席語錄,總算躲過了浩劫。
陳達安不懂古玩,他怕被人坑了,於是拿出相機,給花瓶拍了幾張照片,掛到收藏網上,試著寫了一個十萬的價格,先探探路。
一個星期過去了,根本就無人問津。陳達安又在收藏網上發了個帖子向人請教。眾藏友倒挺熱心,說你連個確切年份也不寫明,到底啥來頭也說不清,別說十萬,就是一萬,別人也不放心買啊。
陳達安想想也是,還是得請專家幫忙掌掌眼,才好定奪。收藏網上掛了不少古董鑒定專家的聯係方式,陳達安選了一個本市的裘專家,聯係後,約好第二天中午見麵。
第二天吃過午飯,陳達安便抱著瓶子,按照地址找到了裘專家的工作室。裘專家五六十歲年紀,穿一套青灰色唐裝,非常儒雅,名片上有很多收藏界的頭銜,不少都是國家級的。他的工作室就像一個小型的博物館,四麵牆壁擺著紅木博古架,上麵放置著各類精美的古董玩器。
鑒定是明碼標價的,費用一般是五百元一件,如果要開鑒定書,就要另外收費。陳達安打算先聽聽專家怎麼說,就交了五百元錢。裘專家接過瓶子,隻粗略地看了幾眼,就有了結論:“你這是對撣瓶,年份不早,是清末民初的,沒多大意思。”見陳達安不太明白,他解釋道,“撣瓶,就是插雞毛撣子的瓶子,盛行於清代嘉道年間。到了清末民初,撣瓶幾乎成了家家戶戶的平常擺設。”
聽完裘專家的話,陳達安好不失望,但他仍然不死心,問:“那您看,這對瓶子能值多少?”
裘專家不動聲色地問:“你是想賣?”
陳達安點點頭。裘專家“嗯”了一聲,話鋒一轉:“早期的撣瓶品質都不錯,但到了清末,隨著國力的衰弱,撣瓶工藝越來越差,絕大多數是大路貨,值不了大價錢。不過也有少數的精品,那就很有收藏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