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掌櫃一路失魂落魄,幾日後,他來到蕪州境內。這天傍晚,他投宿在一家小客棧裏,一陣長籲短歎。客棧張老板見了,忙問他咋了。楊掌櫃便將自己家住哪裏,和家中遇到的變故以及叔父的吝嗇都說了一遍,張老板聽了,也是一陣歎息。
夜裏,楊掌櫃怎麼也睡不著,他拿出叔父所送的那本書,胡亂翻了幾下,然後氣惱地把書往桌上一扔,睜大眼睛,無奈地等著天亮。夜半時分,窗外忽然出現了一片火光,楊掌櫃衝出門外一看,隻見客棧的廚房不知怎麼竟燃起了大火,而廚房的旁邊是張老板的臥房。
楊掌櫃一眼瞅見,牆邊有一隻木桶,他連忙拎起木桶,去客棧邊的一條小河裏取水,潑在大火上。一邊潑,他還一邊大聲喊人救火。張老板和客人們被喊聲驚醒了,大家一起救起火來。雖然天氣很冷,但楊掌櫃一趟趟地取水、潑水,不一會兒,汗水便濕透了衣裳。
好在發現得及時,工夫不大,火被撲滅了,客棧保住了。張老板望著自己的臥房,口中喃喃道:“萬幸啊,那可是我半輩子的心血啊……”
經過這麼一番忙碌,楊掌櫃疲憊之極,回到客房後,頭一挨枕頭便睡著了。第二天早上,他繼續趕起路來。幾天後,他終於回到了徽州城。
進了家門,楊掌櫃將自己沒借到銀子一事,懊惱地說給楊壘聽了,並說出了自己叔父做的那“畫餅充饑”之事,然後,他打開那隻袋子,一看,那本書卻不見了蹤影。楊掌櫃心想:那本書丟了就丟了吧,反正兒子的書也讀不成了。
第二天上午,父子倆正要出門找活兒幹,忽然,一個人一頭闖了進來。楊掌櫃抬頭一看,那人竟是張老板。楊掌櫃正在詫異,張老板已經張開了嘴,說出了一番話來。
那天早上,楊掌櫃離開客棧後,張老板去收拾客房,在楊掌櫃住過的房間裏發現了一本書,知道它定是楊掌櫃所遺落的。張老板記得楊掌櫃說過他家的住址,於是一路打聽,把書送了過來。
楊掌櫃很是不解地問:“張老板,這隻是一本書而已,你何必走這麼遠的路給我送書?”
張老板臉一紅,道:“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啊!我雖然隻是個客棧老板,但我精通古玩,這是一本古籍,值很多的銀子呢!說實話,我剛看見它時,曾……”
原來,張老板剛見到那本書時,曾動過心思想把它給昧下來,但他一想到楊掌櫃為他的客棧下狠勁地救火,因此保住了他花了半輩子積攢下來的古玩,便決定給楊掌櫃送書來了……
楊掌櫃聽呆了,這才悟出叔父的意思,他不由得慚愧不已:叔父不直接給銀子,肯定是考慮到山高路遠,世道不太平,帶著金銀恐怕途中會有閃失,甚至會有性命之憂,於是給了這本一般歹人不會注意的書……之所以不明說,是看透了我咋咋呼呼的性格,怕禍從口出。所以,叔父強調楊壘能看得懂。他這不是摳門,而是用心良苦啊!
想到這,楊掌櫃衝著廬州的方向跪了下來,淚流滿麵:“叔父,侄兒錯怪您了……”
送走張老板,楊家父子將那本書以高價賣給了一家古玩鋪。楊掌櫃用這筆銀子,重新開起了雜貨鋪,而楊壘也安安心心地讀起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