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麻城孝感鄉考辨—淩禮潮(4)(2 / 3)

開初,對於前來投誠的湯卷,於成龍真心善待,常請湯卷喝酒,推心置腹地對他說:“本府深知你精明強幹,雖然誤入歧途多年,但懸崖勒馬,迷途知返,仍不失為識時務之俊傑。俗話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隻要洗心革麵,誠心誠意地幫本府捕盜,就是好人,就是功臣。”

湯卷當然連連點頭稱是。

於成龍又告誡湯卷說:“你既是公門中人,就要把往日的江湖習氣收斂起來,認真當差。特別是與你舊日的朋友打交道,務必破除情麵,盡職盡責。隻要有些功勞,本府也會格外看顧於你。”

湯卷聽了,自是千恩萬謝,滿口答應。可是他陽奉陰違,出了同知衙門便無法無天,為非作歹,到處敲詐勒索,迫害良善,氣焰更加囂張。百姓也以為他是於大人跟前的紅人,對他無可奈何。

時間長了,於成龍多少也聽到了點風聲,而且見湯卷伸手管的也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正兒八經的大盜沒有抓住一個,心中便有了打算。

這天,於成龍又特地請嗜酒如命的湯卷喝酒。酒席間於成龍對湯卷說:“我想,做了強盜的彼此也通聲氣。你曾為綠林中人,闖蕩江湖十餘載,彼此情形縱使不完全了解,也應該互相知道一些。你且說說,這歧亭周圍地麵上,經常作案的大盜有多少?小偷小竊的又有多少?”

湯卷一聽,頭便大了起來。一個慣盜,豈能說不知綠林中事?但實言相告,這些人又多是被自己罩著,平日裏給了自己不少好處的,怎能把他們拋出去?那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於是湯卷支支吾吾地說:“老,老爺,江湖中規矩極多,最忌諱打聽別人的隱秘。我雖耳聞幾個人名,也聽說過一些事情,但道聽途說,不能當真。這等事瞎說不得。待下役用心察訪,弄確實了再來稟報大人吧。”

於成龍察言觀色,看出了中間的蹊蹺,便順水推舟道:“好,辦案自當慎之又慎,你用心做事吧,待有了真憑實據,再來稟報。”

湯卷被灌得醉醺醺的,踉蹌著走出去。於成龍換了便服悄悄地跟隨著他,見他與一人到一家酒店,一邊大吃大喝,一邊大吹大擂。於成龍來到隔壁偷聽他們談話。隻聽湯卷正在跟同伴說如何應對於二府查問大小盜數的問題。

湯卷邊喝酒邊道:“告訴他吧,對不起朋友,壞了江湖義氣;不告訴他吧,也說不過去,當了十幾年的強盜,一推六二五,誰相信啊!”

那人笑道:“你不是有個折子嗎?拿出來看看,揀那交情不深,平日裏有過節的告訴他幾個,不就得了。”

於成龍從門縫望去,見湯卷從夾袋中摸出一個紙折,指指點點地說,這個是會養爺娘的——意為這人是會弄錢,又常給他交保護費的,要好生看待;那個是爺娘靠不得的——意為這人是強盜中不中用的人,也沒向他打點財物。看到這些情形,於成龍當然明白了湯卷不光沒有改惡從善,而且還成了盜賊的首領。

第二天,於成龍又請湯卷喝酒,將其灌得大醉之後,裝做與湯卷不分彼此,暢敘平生隱私。湯卷醉後得意忘形,竟毫不顧忌地說出自己過去做盜賊時所負的命案,以及做捕役之後敲詐勒索、奸人妻女等事。於成龍壓抑住心中的憤怒問湯卷道:“我聽說你口袋裏有個折子,是歧亭盜賊的花名冊,可否讓本府一閱?”

湯卷一聽,酒醒了一半,忙矢口否認。於成龍命人搜身,終於搜出了那本邑中大盜小寇悉無所遺的折子。

於成龍恨恨地說:“你混跡江湖,為非作歹,屢犯王法,罪在不赦。本府念你迷途知返,有悔改之心,非但既往不咎,一再賞你酒肉,好心撫慰,指望你洗心革麵,痛改前非,做些利國利民的好事。可你,口是心非,身為捕快,竟敢與盜賊沆瀣一氣,簡直是無法無天!”

湯卷聲淚俱下地說:“下役一時糊塗,犯了舊病,求老爺開恩,給下役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

於成龍板著臉道:“我便想饒你,隻是王法無情,歧亭的老百姓不肯答應。你還是收拾一下,趕快去罷。”

湯卷聽得糊塗,不知道叫去哪裏,心裏存一絲僥幸,試探著說:“下役從此追隨老爺,死心塌地為朝廷效力,哪兒也不想去。”

於成龍哭笑不得:“湯卷,休想好事,本府是勸你歸黃泉耳!”

湯卷知道活命無望,便哭道:“小人該死,隻是家有老母,若能再見老母一麵,小人感激不盡。”

於成龍說:“免了吧,回去豈不徒叫老母傷懷!”說罷,取出一封自己的俸銀,讓人送給湯卷的老母。隨後令衙役押出湯卷,在官署外麵聽其自盡,算是盡一分曾經共事之情,然後斬首示眾。

湯卷死了,但他留下了一個手折,那上麵密密麻麻地寫了許多人的姓名住址,中間既有殺人越貨的大盜,也有許多坐地分贓的小偷。於成龍命衙役分頭調查,並反複告誡他們:“人命關天,此等大事豈敢魯莽!若未察訪的確,冤殺一人,便應償人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