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重要文獻、碑文注釋—屈葦濱(2)(3 / 3)

沙路草葺葺,槿籬花冪冪。

小憩倦體舒,凝酣冷麵赤。

緬彼蘇陳遊,茫茫煙水白。

五年三過從,忘形隨冠幘。

灑落千首詩,黯淡窮途泣。

狂攜拄杖遊,醉擊唾壺缺。

往事劇浮雲,餘生遞過客。

遙夜耿清光,慷慨百憂集。

歧亭天寶鹿歌

(清)陳大章

軋犖山前烽火起,帚星下掃長安裏。

赤心一夕化豺狼,唐家九廟皆荊杞。

夜雨愁埋劍閣雲,春風恨滿溫泉水。

何來決驟華清鹿,萬裏中原行不速。

慣隨花鳥上陽宮,親見玉環頻賜浴。

驅字深鐫太府金,角痕碧沁玲瓏玉。

未逐仙人上博台,卻遭牧豎充庖肉。

君不見梨園菊部霓裳舞,宏農唱罷來鼙鼓?

鸚鵡曾聞問上皇,舞馬猶知悲故主。

秦家宮闕漢家陵,千年幾度生禾黍。

休將遺事吊開元,漠漠寒煙翳平楚。

屈開埏周維楨事略

屈開埏,字子厚,拜郊區人,讀書穎悟。鹹豐時隨父登嵩,避難四川敘州府。時蘄州何雪園掌教翠屏書院,江夏彭瑞毓放迤西道,僑居敘郡。二君皆同鄉宿學,因受業焉。同治癸酉,隨其母周氏扶父柩歸葬,又從鄧潤生、周歧源兩先生學。己卯,以縣試第一為諸生。壬午鄉試,擬中第三,旋撤去。入本省經心書院,肄業,為齋長。辛卯,張孝達尚書移督兩湖,取入兩湖書院,肄業,與諸名宿講求經濟之學。以國事日非,與同學唐才常等銳意革新。戊戌,唐等遊學日本,開自立會於東京,遙推埏為二十幹事之一。唐等歸至漢口,潛謀大舉,為於撫蔭霖偵知,以次捕戮。搜唐行篋,內有劉道仁致埏一書,並發令逮埏。時埏先有事至河南,得免。適於撫解任,張督寬,免掛名黨籍。諸人由豫返鄂,上書自明。壬寅,政府令各縣建學堂,知縣李汝釗聘埏籌辦。不及半年,縣學堂及宋埠學堂均落成。知縣李士英聘為教育局長。旋河南提學使孔祥霖聘至河南,充第二師範學堂監督。二年,又曆充北京江漢學堂監督、黑龍江綏化府中學堂監督。嗣以天氣嚴寒,辭歸,被選為縣議會議長。武昌革命軍起,駐麻防營管帶劉金堂借口兵餉,向知縣張錦雲借用公款。張意不允,推議長屈某不從。劉銜之。八月二十九日,引兵入議會狙擊埏,登時殞命。胞侄佩蘭在施南師範學堂,聞耗,馳省訟冤。黎督立派旅長羅鴻升來麻,將首犯某正法,劉金堂解省立決。關係此案之張錦雲,以首要抵罪,遂未深究。邑人以埏與周維楨、餘仲勉從事革命,祀之歧亭,號曰“烈士祠”。

周維楨,字幹丞,歧亭人。以幼童入保康縣學,肄業兩湖書院,谘送日本留學,遂與革命先進相接納,雲夢吳祿貞(綬卿)交尤篤。清季,延吉交涉事起,吳時督辦邊務,邀楨籌帷幄。楨著邊務報告書,考核疆域源流最詳,晰日人不得逞其欲。己酉秋,以邊功授琿春廳丁。嗣父艱,回裏。辛亥二月,祿貞在都,召楨商大計,再四函請,乃往。武昌建義,晉民軍亦響應,清廷以祿貞為六鎮統製,督師南控湘鄂。未赴,複命為山西巡撫,以奪其兵柄。時行次石家莊,使維楨赴晉,議聯軍事,詭以招撫晉軍。入告。清廷固疑祿貞,然猶有巡撫山西之命,冀可以爵餌。而清軍諮使良弼及蔭昌最忌吳,以重金購奸人陰圖之。九月十六夜,吳與維楨及張世膺治軍書,刺者突以賀簡晉撫為言,槍擊祿貞,中要害,楨與膺殉焉。孫大總統祭祿貞文雲:“泉下同胞,惟周與張。”蓋惜之也。後與吳、張皆國葬石家莊。

說明:選注詩文凡未注明出處者,均錄自《麻城縣誌》清光緒八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