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科]穆罕默德·哈達德:《科威特市的民族群體和民族等級結構》,《民族譯叢》,1992年第5期。

[18]Marx Weber,The Ethnic Group,In Parsons and shils etal(eds).:THEORIESOF SOCIETY,Vol,1,Gleercol Illinois,The Free Press,1961,P306,轉引自孫九霞:《試論族群與族群認同》。

[19]吳澤霖:《人類學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由於該詞典是以美國紐約女王學院查爾斯·威尼克(Charles Winick)主編的《人類學詞典》為藍本的,因此其中對於族群的解釋帶有國外的特點。

[20]覃光廣、馮利、陳樸:《文化學辭典》,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8年,第664頁。

[21]孫九霞:《試論族群與族群認同》,《中山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22]周星、王銘銘:《社會文化人類學講演集》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84頁。

[23]彭英明、徐傑舜:《從原始群到民族——人們共同體通論》,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72頁。

[24]斯大林關於民族的定義是:“民族是人們在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民族文化特點上的共同心理素質這個基本特征的穩定的共同體。”見《斯大林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286頁。

[25]此書1991年8月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6]彭英明、徐傑舜:《從原始群到民族》,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89頁。

[27]《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2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107頁。

[2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148頁。

[3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頁。

[31]張敦安:《國家在民族形成中的作用探究》,《民族學研究》第8輯,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51頁。

[32]《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96頁。

[33]周星:《民族政治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第88~92頁。

[34][美]郝瑞:《民族、族群和族性》(在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作的學術報告),《中國人類學學會通訊》第196期。

[35]周星:《民族政治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第31頁。

[36]周大鳴:《現代都市人類學》,第138~139頁。

[37]張雄:《中國中南民族史》,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0~16頁。

[38]關於蒼梧,《逸周書·王會解》雲:“倉吾翡翠”。《淮南子》亦雲:“昔蒼梧嬈娶妻而美,以讓其兄。”《史記·南越列傳》集解引《漢書音義》雲:“蒼梧越中王,自命為秦王。”關於駱,《史記·南越尉佗列傳·索引》雲:“姚氏案:《廣州記》雲:‘交趾有駱田,仰潮上下,人食其田,名曰駱侯,諸縣各自為駱駝,銅印青綬,即今之令。”《水經注·葉榆水》引《交州外域記》有類似記載。關於閩和閩越,《周禮·職方氏》中即有“閩”人的記載,《國語·鄭語》雲:“閩,蠻矣。”漢代“閩”被稱為“閩越”,《史記·東越列傳》中有記載。

[39]陳國強等:《百越民族史》,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1988年,第304頁。

[40]高山族為大陸人民對台灣少數民族的泛稱,包括泰雅人、賽夏人、布農人、朱歐人、排灣人、魯凱人、卑南人、阿美人、雅美人,以及平埔人。還有部分學者認為邵人也是高山族中之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