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賀州的族群關係與民族團結(4)(1 / 3)

——賀州市開山、太平、水口、沙田、公會、鵝塘、賀街等7個鄉(鎮)的少數民族村,竹、木資源以及土特產品豐富,卻因交通不便而造成資源自然壞死,數目難於估算,瑤族群眾望而痛及肺腑。“要致富,先修路。”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從1996年起,以上7個鄉鎮瑤族群眾開通了7條通往瑤山的幸福路。在幸福路上,也有漢族兄弟的一份愛心和奉獻。瑤族人民開路所經過的漢族承包土地上,漢族人民都能無償獻給,有些漢族群眾還投工投勞,捐資獻物,共同開鑿,團結奮戰,人們都說:“這些路,既是幸福之路,又是團結之路。”

——賀州市鵝塘、沙田、步頭、南鄉、大平等鄉鎮的瑤、壯族地區,山地眾多,土地肥沃,非常適宜種植生薑,但由於少數民族群眾經濟基礎薄弱,沒有資金投入生薑生產,於是有很多經濟基礎較好,又有一定種植技術的漢族群眾到瑤壯族地區以保價回收和收入分成的辦法投資種植生薑。據統計,1997年至1998年兩年間,以上5個鄉鎮的少數民族群眾僅此項收入,年人均300元。

——賀州瑤族地區山多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瑤族群眾到漢族地區租田耕種鄉鄉皆是,村村皆有,有不少漢族群眾在出租水田的同時,還耐心地向瑤族同胞傳授水稻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知識,甚至在農忙時節還相互幫工支援,真可謂瑤、漢人民情同手足。

——過去,少數民族群眾因文化落後,思想陳舊,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束縛著他們的經濟發展,以自給而不能自足的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進行著農業生產。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壯、瑤族的市場經濟意識不斷增強,少數民族群眾走出山門,到集市上辦店,到漢族地區辦廠、辦場,漢族老板到少數民族地區推銷產品,收購農副土特產品。1998年,少數民族群眾到山外辦店辦廠辦場的就有55戶,相對固定到少數民族地區推銷產品、收購農副土特產品的漢族老板有200餘人。這種經濟方式和經濟交往,不斷地帶動著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在經營活動中,他們以兄弟相稱,以誠相待,有難同當,有福同享,處處呈現著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喜人景象。

正因為賀州民族團結搞得好,所以繼1988年南鄉鄉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後,1994年賀縣人民政府也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1999年賀州市大平瑤族鄉鄉長韋誌剛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而被表彰的廣西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和個人則更多,計有:

1984年

賀縣蓮塘公社都江大隊為廣西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沈祖賢(漢族)賀縣公會公社衛生院醫生、蔣福林(漢族)賀縣步頭公社黃石小學校長、吳望煜(壯族)賀縣南鄉公社黨委副書記、趙金軒(瑤族)賀縣大平公社威竹大隊黨支部書記、趙成富(瑤族)賀縣賀城公社林業助檢員、盤美珍(女、瑤族)賀縣大寧公社三岐大隊婦女主任、趙花養(瑤族)賀縣鵝塘公社大明大隊黨支部書記、鄧榮春(瑤族)賀縣桂嶺公社開山大隊社員等為廣西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

1988年

賀縣民族事務委員會、南鄉鄉人民政府為廣西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莫耀廷(漢族)賀縣裏鬆鄉林管站副站長、陳昌斌(壯族)賀縣南鄉鄉江坪村公所黨支部書記、盤少明(瑤族)賀縣沙田鄉人民政府民族助理、馮榮貴(瑤族)賀縣黃洞瑤族鄉人民政府鄉長等為廣西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

1993年

賀縣鵝塘鎮人民政府為廣西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覃先春(漢族)賀縣步頭鎮黨委書記、劉永達(瑤族)賀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莫記靈(壯族)賀縣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等為廣西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

1998年

賀州市人民政府、賀州市大平瑤族鄉為廣西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賀州市民族事務局局長何放鬆(壯族)、賀州市大平瑤族鄉鄉長韋誌剛(瑤族)為廣西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

3.賀州民族團結深層次原因分析。民族團結是賀州民族互動磨合的必然結果。在此,我們想順著這個思路,就賀州民族團結的原因作進一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