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戚家風雨登門祭拜(求粉紅)(1 / 2)

盧氏這才想起還有件要緊的事兒和女兒商量:“你不說我差點忘了,胡同裏的那戶人家姓戚,戚老爺祖上跟在太祖身邊做個小小的筆帖式,專門管理文書,太祖分封四王八公的時候也沒忘了他,就把太廟每年修繕的這一塊專給了他。我聽你爸說,戚家單靠這一項沒過二三十年就積攢下了家底。可惜他們老太爺去了之後是一代不如一代,都是拿銀子買的官,好容易出了個愛讀書的哥兒,誰知昨天半夜卻沒了。”

盧氏想起今早見戚太太傷心欲絕的樣子,不禁同情道:“戚太太隻有這麼一個親生兒子。根本不信官府的說辭,隻認為兒子是被他人害死,戚大人也不知哪裏聽說你爸在吳縣的時候是刑名高手,非拉著他去看個究竟,這不,到現在還沒回來呢!晚上你收拾出一件素服,明早和我去祭奠祭奠。這街坊鄰裏的,也要認識認識那些夫人和太太。”

岫煙記得上京的時候正帶了件極素的雪浪緞的袍子,張逸表哥進山的時候打到隻罕見的白狐狸,母親早用那毛給自己做了件坎肩,因為怕將來長個子,所以刻意做的大些,外罩著也無妨。唯獨鞋子不好尋,隻怕要費些腦筋。

“咱們閨女回來了?”

岫煙莞爾一笑,忙走出去迎邢忠。邢忠順手將厚重的大氅交給女兒,仔仔細細打量岫煙,最後才滿意的點點頭:“還行,賈家沒虧待我閨女,你媽這兩天根本睡不著覺,就擔心你在榮國府吃不好睡不好。”

岫煙嗔笑道:“爸媽又不是不知道,我是能吃虧的那種人嗎?要不是怕你們惦記,正德又要上學,我還真想在榮國府多陪林妹妹幾日。對了,剛才媽媽說爸去了戚家幫忙,可有什麼結果?”

邢忠苦笑著搖搖頭:“不怪戚太太多心,那孩子才十六,往日沒痛沒癢的,卻忽然沒了,哪個當媽的不胡思亂想?聽侍讀的小書童說,戚家少爺昨夜看書看了一半,突然嚷嚷著心痛,倒在地上沒多大會兒就沒了,戚家甚至沒來得及去請大夫。我仔細問過書童,戚家的少爺夜讀時從不吃夜宵,隻飲了半碗茶。”

邢忠礙著戚大人的麵子問了小書童幾句,小書童不知邢忠的身份,嚇得語無倫次,隻以為自己要被押送進官府呢。不過正因為這話語間的淩亂,邢忠才得到一個奇怪的發現。

“小書童說,戚家少爺喝的茶是他嫂子送的。長嫂送小叔子東西......是不是有些講究?”邢忠詢問著女兒的意思。

岫煙低頭沉吟:“我看王熙鳳也總送賈寶玉吃食,而且不乏茶葉這樣的東西。可我聽媽剛才說,戚太太隻生了一個嫡子,難道這個嫂子是庶出兄長的發妻?”

一旦牽扯到嫡庶之爭,就有理由懷疑戚家少爺是被人謀殺的。

邢忠點點頭:“你們娘倆明天去戚家的時候偷偷打聽打聽,戚家幾個兒子之間到底有什麼牽扯,今日我見胡同裏的幾位大人都在場,可見這位戚老爺並不像聽說的那樣無知無為。”

鳳尾胡同不敢說是京城裏數一數二的富貴地,但住在此的多是一官半職傍身。戚家若果真落魄,刑部的那些老爺們也沒必要都過去。仕途黑幕眾多,邢忠好容易適應古代生活,自然也想盡快在京城紮穩腳跟。

邢忠老實歸老實,但腦筋轉的並不慢,相反,還有些大智慧。他深懂,夫人們之間的交際往往才是促成男人們決定的重要因素。

盧氏和邢忠兩世加起來足足做了三十幾年的夫妻,丈夫想什麼她焉有不清楚的道理?盧氏笑道:“你放心,我和岫煙知道怎麼做。”

晚上一家四口吃了飯,岫煙看著正德背完這兩天留下的功課才回院子。美蓮與美櫻正抱怨:“徐媽媽做事越發的老眼昏花,姑娘瞧,這架子上麵都是灰,火炕也不知早點燒上。”

怪不得岫煙一進來就帶著絲絲涼氣,不如正德的書房暖和。岫煙無可奈何的一笑,徐媽媽是邢家最早買下幹活的仆人,那會兒還是篆兒在岫煙身邊伺候,徐媽媽就做些粗使的活計,等美蓮和美櫻進門,徐媽媽就隻做灑掃院子,澆花喂鳥等事,並不用她進屋收拾。

此番進京,盧氏本想留徐媽媽在吳縣養老,可徐媽媽並不願意,她無兒無女,唯恐邢家將來紮根在京城,盧氏嫌她老邁,發賣了她。

岫煙歎道:“徐媽媽也不容易,年紀大卻還要做這些,你們兩個小丫頭就多擔待些,等過一陣子我和太太叫牙行送人來,今後交給你們帶。”

美蓮和美櫻麵麵相覷,眼神裏都是驚喜,她們可羨慕紫鵑、鴛鴦、侍書這樣的大丫鬟了,可惜姑娘身邊就她們倆伺候,倒不是家中買不起人,而是姑娘喜靜,最討厭陌生人介入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