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醋的發明與“十二支”趣談
古時,社會生活中,人們比較普遍講究“幹支紀年”。而所謂“幹支”,就是屬於“天幹”和“地支”的合稱。“天幹”有十,所以亦稱“十幹”,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所謂“地支”,有十二,故亦稱之為“十二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實,今日生活中,人們比較普遍喜歡食用的“醋”,與“十二支”的關係非常密切,所以,下麵就以《“醋”的創始者,亦是杜康》為題目,說一說;然後,再說一說“酒”的創始人亦是杜康,因此這裏就自然非常有必要趣談一下。
1.“醋”的創始者。亦是杜康
傳說,釀酒的鼻祖杜康有一次釀酒時,把造酒的原料酒糟浸在缸裏。時間到了20多天後的一天下午,“十二支”中的“酉時”,當他揭開浸酒糟的缸蓋後,立刻從缸裏噴出來一股香味撲鼻的酸味兒。他就親口嚐了嚐缸裏的酒糟水,使他覺得其味兒雖然是酸溜溜的,但其酸中有說不上來的那種可口的美味,其味道是怪好的,於是,他就有心將做的湯菜,放進了點酸水,經過這樣一試驗,其結果使湯菜的味道格外可口好吃,並令人食欲大增。這樣,杜康就發明了“醋”,並分送給鄰居和親友們品嚐,作為湯菜的調味料,剛開始的時候,把它叫做“調味漿”。
後來,杜康就邊釀酒邊製作“醋”,並且將它與“酒”一樣,拿到市場上去出售。日子一久,杜康想起了當初發現美味可口的“酸味”這種調味漿,是在“十二支”中的一天的“酉”時;並且這種發現,可以說是昔日所沒有的,經過這樣一琢磨,他覺得幹脆將“酉”字和“昔”字合在一起,將“調味漿”之稱,改名為“醋”,不是更有紀念意義嘛!
從此,杜康造的“醋”與造的“酒”一樣,亦很快就名震天下。
但是,因為“酒”的發明在前,“醋”的發明在後,顯然沒有“酒”的發明,亦就不會有“醋”的出現,因此,這裏有必要將杜康究竟是怎樣創造發明了“酒”,也談一下。
2.趣談杜康是怎樣發明創造出了“酒”
傳說中的黃帝,他是有熊國君少典之子,號軒轅,姓公孫,又姓姬。據傳說,杜康被黃帝任命為農正官,負責黃帝統治部落的糧食的總看管。“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琢鹿之野遂擒殺蚩尤”(《日下舊聞考》),統一了天下。當時的自然氣候,又風調雨順,土地肥沃,農業年年豐收,糧食亦越來越多。可是,原始社會末期,那個時候哪有什麼藏糧食的倉庫,農正官——杜康,當時隻好將部落聯盟收獲的糧食,收藏在自然的山洞裏。但是,沒有料到:日久天長,糧食腐爛了許多。黃帝知道了後,非常生氣,對杜康說:“民以食為天,糧食是天下百姓生存的最根本的問題,你這樣,不是辜負了天下人對你的重托嗎?”杜康聽了此言,深感對不起黃帝的重托,怎麼辦呢?他就挖空心思,琢磨辦法,要把豐收的糧食保存好。杜康一連經過幾天苦思冥想,終於有一天,他外出散步,偶爾發現有的樹幹枯死了,其樹枝亦蕩然無存,隻剩下了粗大的樹幹,杜康走上前,仔細一瞧:樹幹裏麵全是空的了。這樣,使他不由得想:“樹洞裏是幹燥的,將它們都打掃幹淨,把糧食收藏在裏麵,不是挺好的嗎?”於是,他就命人將凡是枯死的樹,裏麵是空的,都統統打掃幹淨,裝滿糧食保存。
然而,事情沒有像他所想的那樣簡單,收藏在許多樹洞裏的糧食,使他亦萬萬沒有料到,照樣開始發黴了。杜康心裏十分焦急。有一天,他親自察看收藏在樹洞裏的糧食時,卻發現了:有那麼三兩隻羊,走到藏有糧食的樹洞跟前,仰著頭用舌頭舔著幹枯的樹洞的外皮;杜康是個非常有心的人,他就立刻躲在一邊,仔細觀察,結果怎樣呢?那三兩隻羊,舔過那藏糧食的樹洞的外皮後,搖搖晃晃離開了後,不一會兒,就倒在了樹洞下。杜康一看這種情形,大吃一驚,不知為什麼那三兩隻羊會倒下去?但是,當他走上前一看,那三兩隻羊,並沒有死去,而是像躺在那兒睡覺,身上有動靜,並沒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