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再往下走,便是下頦骨。這一塊骨比較大,據說和晚年的情景關係最密切。那麼什麼形狀的下頦骨,便是上相呢?術士們認為:下頦骨必須向兩邊擴張隆起,而且胡子要剛硬,這便說明晚年有福。
有一個流傳在晉朝的故事,專講骨相術的神通。相傳晉朝大將桓溫剛出生一個月,名臣溫嶠看見他,便十分驚奇。於是,便對他父母說,這孩子有伏犀骨三路貫入天梁,靠近邊城部位的頭骨環繞四起,像是能夠裝載山嶽水渠,這是大貴的骨格。為了測試他的神氣如何,溫嶠又要求桓溫的父母讓他啼哭,結果發現他的聲音也很不錯,神氣高揚,和群山回應。因此便得到溫嶠的賞識,父母便給他起名為溫。後來果然應了溫嶠的言論,桓溫領兵北伐,立下了很大的功績,官位也做到大將一級。這個故事雖然說得神乎其神,但也隻能算是一個孤證,何況史家的記載對這類事向來不加深究。
相士給人看相,察看一個人的骨格如何,主要看人的頭骨構造。上麵介紹了各種各樣的頭骨名稱,顯得很複雜。其實與人命運關係密切的頭骨不會太多,古代相士認為有九種是最重要的。
九種的名稱是顴骨,驛馬骨,將軍骨,日角骨,月角骨,龍宮骨,伏犀骨,巨鼇骨,龍角骨。
這九種骨都是相書上說的異骨,凡有其中一種,命運都錯不了。若是一種都沒有,那就不好說了。因為按照骨相的慣例,沒有異骨,終難入貴。
這九種頭骨的具體位置是顴骨位於兩顴,天倉部位為驛馬骨,兩耳旁邊為將軍骨,左眉之上,隱隱而起的是日角骨,右眉上隱隱而起的是月角骨,繞著眼睛圓起者為龍宮骨,鼻上一骨直起,貫向腦部名伏犀骨,耳兩邊的溝朏骨特高者為巨鼇骨,兩眉毛有骨隆起,走向邊地部位,叫龍角骨或者輔角骨。另外,額頭上如有骨又圓又大,即是天成骨,兩顴有骨通向耳部,那是壽骨,兩耳之後,有骨豐隆,那是玉堂骨,又名玉階骨。頸部後麵有骨隆起,好像雞蛋一樣,那叫天柱骨。這些都表明命運比較好,非富即貴。
以上判斷頭骨的各種形式,相士在使用時,一般都靈活掌握。俗語雲:法無定法。如果一味拘泥死守,那便是將活法看死,定難造化境。怎麼樣靈活掌握呢?那便要看骨法是否有“神氣”相助。古人認為,一個人再有異骨,倘若沒有靈氣相助,呆呆的,笨笨的,那便是死骨,削斷也要另下。所以說言不盡意,相士相人都是很有靈機的活動,察相觀色,審形定神,麵對的都是活生生的生命。
上麵講了許多抽象的相骨知識,下麵來講一個曆史上的相骨事例。
話說中國曆史上的六朝時期,正處於五胡亂中華的局麵。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紛紛入主中原、建立王朝。其中有一個北周國,它的版圖在今天陝西、甘肅、寧夏一帶,首都在今天的西安。北周王國是字文氏掌權,北周明帝一天聽人傳說屬下大臣楊堅有奇異之相,便放心不下,忙招手下相士趙昭前去觀看,並囑咐說:
“朕命你去相楊堅,此人相貌奇異,你得仔細相看,然後向我如實稟報,不得告知他人。”
趙昭奉命來到楊府,見到楊堅,果然是氣宇軒昂,隱隱中有王氣閃現。為了確證,趙昭便要楊堅除去冠帶,相看他的頭頂骨。隻見楊堅額頭中央微微突起,愈近頭頂愈突出起來,樣子好像一根肉柱,而且頭頂兩角也各突出一塊。再看看額頭,寬寬的,中央有骨隱隱突出,直貫入腦頂。趙昭一看,便知符合相書上的“玉柱貫頂”,又兼那楊堅神光閃爍,氣象非凡,便知此是真命天子,不可相害。於是,回去之後,便矯情虛報,解救楊堅一厄。此後,楊堅果然建立大隋帝國,成為隋朝的開國皇帝。
其實楊堅當時位列上柱國,勢力煊赫,“震主之成”已經顯現。趙昭不過是順水推舟,撿好聽的說就是了,跟骨相術並無多少聯係。
二、剛柔
——先天種子,五行生克之數
原文
既識神骨,當辨剛柔。剛柔,則五行生克之數,名曰“先天種子”,不足用補,有餘用泄。消息與命相通,此其較然易見者。
——引自《冰鑒》
解讀
已經識別了神骨,應當進一步辨別剛柔。剛柔是五行生克的道理,稱為“先天種子”,不足的增補它,多餘的泄掉它。此中包含的消息關涉人的命運,這是它比較明顯的一麵。
原文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順而合。順者多富,即貴亦在浮沉之間。金與火仇,有時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灰,此逆而合者,其貴非常。然所謂逆合者,金形帶火則然,火形帶金,則三十死矣;土形帶土則然,土形帶水,則孤寡終老矣;木形帶金則然,金形帶木,則刀劍隨身矣。此外牽合,俱是雜格,不入文人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