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新中國以來(4)(2 / 2)

長六點六五米、高一點三六米、字徑一米左右的榜書“天下第一雄關”匾額,白地黑字,匾額兩側附有行楷年款及“徐祖蕃題,賀長庚、金祿鐫字”署款。匾文“天下第一雄關”幾字,為陰包陽式鐫刻,而年款和署款則為陰凹式,刀隨筆意,刀筆之間配合默契,充分表現出了大漠風采與氣魄,堪稱是西北戈壁第一巨匾。特別是“天下第一雄關”這六個大字,柔剛穩健,氣韻高逸,既有顏體的雄渾及敦煌寫經體的凝重,又有漢簡的放縱和厚拙樸茂,筆健力雄,狂飆有勢。

18.羅哲文:“中國景觀村落”

公元2006年11月,第三屆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國際)研討會在江西婺源隆重召開。眾所周知,江西婺源不僅是一個山明水秀、風光秀美之地,也是古村落分布較廣的地區之一,特別是那帶有典型江南民居特色的粉牆黛瓦和高高的馬頭牆,每每成為外國遊人認識和理解中國民居的一種標誌。近年來,隨著安徽皖南古村落——西遞和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江西婺源人民更加認識到本地星羅棋布古村落的曆史文化價值,不僅積極采取行動對諸多古村落予以有效保護,而且還廣泛征求有關專家的意見對其進行合理開發,使多年來一直深藏在閉塞荒野中的江南古村落,像一顆顆明珠一樣閃爍出迷人的魅力。也許正是基於江西婺源近年來對古村落保護和發展所作出積極貢獻的原因,第三屆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國際)研討會的主辦方決定將會址選在了這裏,這對於中國所有古村落所在地特別是江西婺源,無疑是一次有效保護和積極發展的良機。在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裏,江蘇徐州正源古建築園林研究所可謂是獨具慧眼,他們有幸邀請到中國古建築權威專家羅哲文先生題寫了一方“中國景觀村落”匾額,並隆重地贈送給了這次研討會的主辦地——江西婺源。不過,“中國景觀村落”匾額並非隻屬於江西婺源一地,它將被製作成一種標識性牌匾,作為一種榮譽性標記頒發給即將開始的中國景觀村落評比活動中中選的村落。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國景觀村落”匾額在《中國名匾》中屬於一個特例。

單從字麵而言,匾文“中國景觀村落”幾字,首先就將中國古村落定位為“景觀”,這不僅表達了人們對古村落曆史文化價值的明確認識,也暗含了既然古村落是景觀就必須予以重點保護和積極發展的理念。至於這方綠地金字匾額材質的選取,江蘇徐州正源古建築園林研究所有關負責人在贈匾儀式上解釋說:“這塊木板的材料,是取自一棵參天的優質紅鬆製作。紅鬆是高寒地區的樹種,但它卻長得高大挺拔,木技一流,服務人類,從不索取,這就是羅老所提倡的精神,也是我們廣大文物保護工作者的精神。”確實,六十多年來羅哲文先生在中國文物古建築保護的漫漫征途中,可謂是曆經風雨而從不言悔,即便是年逾八旬的今天,他依然奔波在文物古建築保護的前沿陣地。關於“中國景觀村落”匾額為什麼采用綠地金字,很顯然是因為綠色表示美好與和諧,而金色則是一種希望,表達了匾額的書寫者和贈送者對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的美好祝願。

羅哲文,公元1924年4月出生在四川宜賓,公元1940年考入中國營造學社,師從梁思成、林徽因和劉敦楨學習古建築,從此開始了他文物古建築保護和學術研究的輝煌征程。其實,現為中國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世界著名文物古建築學家的羅哲文先生,不僅在文物古建築方麵取得了卓著成就,而且對中國古典詩詞和書法也同樣有著極為高深的造詣。例如在書法藝術方麵,羅哲文先生早在幼年私塾時就開始了相關啟蒙,最初是簡單的描紅臨帖,後來逐漸癡迷漢魏篆隸和“二王”書體,特別是王羲之的《蘭亭序》更成為他時時揣摩的法書,但他又廣采顏、柳、歐、蘇各家之長,不拘一格,隨意灑脫,從而形成了字體方正清秀、筆墨飄逸爽朗的書如其人之“羅氏書體”,這從“中國景觀村落”匾額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