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成吉思汗軍事思想的豐富性和掠奪性(1 / 2)

成吉思汗(1162~1227)即元太祖,蒙古國的創建者,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生於斡難河(今鄂嫩河)畔、蒙古乞顏·孛兒隻斤氏貴族家庭,名鐵木真。成吉思汗是他建立大蒙古國後的尊稱,意為“強大的皇帝。”其祖先世為乞顏部首領,粵後兼並四旁部族。到其父也速該時,進一步吞諸部落,勢力愈盛大。

金泰和六年(1206年),他建立大蒙古國,被尊為成吉思汗。他稱汗後,將怯薛軍擴充至萬騎,令他們保衛汗廷和分管汗廷的各種事務。他親自統領這支精銳部隊,稱其為大中軍。成吉思汗三年(1208年),他率軍攻西夏,相持5月餘,然後退兵。四年,又親征西夏,連戰連捷,遂圍西夏都城中興府(今寧夏銀川),迫西夏國王納女求和,掃除了攻金的牽製力量。六年,分蒙古軍為兩路,自己親率東路,大舉攻金;一路襲堡攻城,進抵金中都(今北京)城下。攻城失利,遂回師,一路擄掠人口、財物和牲畜。七年,率主力攻金西京(今山西大同),曾設伏殲金援兵,後因中箭而撤兵。八年,率主力再攻金中都。九年,回師攻中都,逼金帝求和。不久,金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成吉思汗乘其人心浮動之機,遣將再圍中都。次年,逼守軍開城投降。中都一得,蒙古軍遂大肆攻掠河北、山東等地。他注重吸收中原的先進技術,改進兵器,增強了蒙古軍的攻堅和遠征能力。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親統近大軍,遠征花剌子模國。次年,占其新都撒馬爾罕。旋又攻克戒耳迷(今烏茲別克捷爾梅茲)等城。十六年,逼花剌子模國王劄闌丁渡過申河(印度河),逃入印度。十九年,班師回漠北。二十一年春,率兵10萬親征西夏,一路攻城奪地,深入西夏腹地,殲其主力。

二十二年,留部分兵力攻圍夏都中興府,親率主力進入金境,先後攻克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南)、臨洮(今屬甘肅)等州府。七月,病卒於今甘肅清水縣行營。他臨終遺囑,要其繼承者利用金、宋世仇,借道宋境,聯宋滅金。幾乎與此同時,蒙古軍滅西夏。金天興三年(1234年),蒙古軍與宋軍聯合滅金。

成吉思汗少年曆盡艱難,後領導部落兼並戰爭,統一蒙古諸部,攻夏伐金,進軍西域,戎馬生涯40餘年,經曆過重大慘敗,更建樹了煌煌的戰功。他指揮的蒙古軍隊作戰次數之多,戰線之長,征服對象之廣,在曆史上是罕見的。他能創造震撼世界的業績,固然有多種因素,但卓越的軍事領導藝術和指揮才能,在長期軍事生涯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軍事思想,無疑是其創造偉業的基本條件之一。他發布過大量訓言、宣諭和律令,其中包含著豐富的軍事思想,可惜隻有一部分保存於傳世文獻中。

戰略分階段,治軍興鐵騎

成吉思汗的早期戰略和後期戰略有著明顯的不同。早期,他的戰略目標是發展自己的力量,在蒙古高原的部落戰爭中成為最後的勝利者。為實現這一目標,他以靈活應變、爭取支持、分化瓦解敵對勢力為基本方略。建立宮帳之前,他委曲求全,依附於強大的部族,采用認義父、結安答等形式,實現自己力量的初步聚積。立宮帳後,他堅持利用敵對勢力內部矛盾,分化瓦解其力量,吸納與敵對勢力不和的部族。為爭取民心,他采取了兩個重要策略:一是強調師出有名。有時以複仇為由出兵,有時以對方毀約為名興師。這樣,在聲勢上迎合蒙古部民的是非觀念,爭取政治上的主動權。二是發揚蒙古部落的軍事民主製傳統。在發動軍事行動前,充分聽取諸部首領的意見。建立大蒙古國後,又形成召開忽裏台(大聚會)商決軍國大計的製度。後期,成吉思汗的戰略目標是攻滅西夏和金,向西域發展勢力。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他以先擊弱後攻強為基本方略。先三攻西夏,逼其請降;然後攻金,令西夏隨征。臨終之時,他又根據金的地理形勢,得出其難以迅速擊破的結論,因而提出聯宋滅金的戰略構想。他的構想是:利用宋、金世仇,假道於宋,繞過金在西北的重要防線,直搗其腹心。金軍情緊急,必然調西北重兵東向赴援,其兵奔波千裏,必然疲憊,我方可迅速破之。這一構想後來為其繼承人付諸實施。在西征戰略上,他先征伐稱雄於中亞、波斯(今伊朗)的花剌子模國,然後順勢征服花剌子模以西諸國。這一構想,他實施了一部分,後由其子孫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