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
當今世界上使用的文字中,漢字和水書屬於非拚音文字。在人類的曆史上,比漢字更早的文字有兩河流域的釘頭文字和埃及的聖書文字,但是它們早已滅絕了,所以目前漢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世界各國使用的文字分為兩大類,即非拚音文字(漢字和水書)及拚音文字(其他文字)。這一現象難道不是很奇特嗎?有人說漢字是中國第五大發明,這話並不過分。漢字的確是一個奇跡。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總的體係仍屬表意文字。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詞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的聯想,給人以美的享受。
現今文字中,惟有漢字是我們祖先直接創造的,梵文字母傳說是天神大梵天創造並授予人類,其他文字卻都是從其他民族借用的。梵文字母用來拚寫古代的梵文及現代的印度諸多的語言和尼泊爾語。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被稱為世界三大字母體係。英語、法語、意大利語等使用拉丁字母,可見是從拉丁字母借用的;俄語、保加利亞語、塞爾維亞語等使用基裏爾字母(或斯拉夫字母),是希臘字母改造而成的;拉丁字母也是希臘字母改造而形成的。阿拉伯字母的祖先阿拉馬字母(Aramaic)及希臘字母的祖先迦南(Canaanite)字母也不是他們祖先直接創造的,而是借用了小方閃米特人(Semites)的文字(小方閃米特字母)改造而成的。根據大陸語言學家周有光的研究,人類最早的字母就是小方閃米特字母。但是,這種字母也不是他們直接創造的,而是借用了蘇美爾人(Sume)的釘頭文字,經過改造而成的。釘頭文字最初是象形圖書形狀,後來由於書寫工具小棍加泥板的限製而演變成釘頭的樣子。釘頭文字是蘇美爾人創造的,聖書文字是埃及人創造的,漢字是中國人創造的,中國少數民族創造的水書,它們都不是拚音文字。現在四者之中隻剩下漢字和水書,其他兩者都已經消亡了。
漢語的另一個奇特之處是它的超方言特性及超語言特性。語言學家把中國各地的方言分為八大方言區。有人說,如果沒有漢字,中國早就分裂成幾十個國家了。歐洲的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羅馬尼亞語之間的差別比中國方言的差距大得多,但是他們絕不願意承認各自的語言是“羅曼語”的不同方言,因為它們都是獨立的國家。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如果從殷商甲骨文開始算,漢字已經有了三千四百多年的曆史,它書寫了中華民族的曆史,載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它具有超越方言分歧的能量,長期承擔著數億人用書麵語交流思想的任務;它生發出篆刻、書法等世界第一流的藝術;在當代,它又以多種方式解決了現代化信息處理問題而進入計算機,迎接了高科技的挑戰。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瑰寶。
除此之外,漢字也能超越國界。在曆史上,越南、朝鮮和日本都曾經用漢字記錄他們的語言。漢語是中國、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中國台灣地區稱“國語”,新加坡稱“華語”)。其他國家使用漢語的人數很少,比例稍大一點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東南亞。除中國使用漢字外,過去使用過或現在仍然在使用漢字的國家有越南、日本、朝鮮、韓國和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