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吉祥圖案的盛行(1 / 1)

吉祥圖案起始於商周,發展於唐宋,鼎盛於明清。明清時,幾乎到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它們所要表達的隻有四個含意——富、貴、壽、喜。貴是權力、功名的象征;富是財產富有的表示,包括豐收;壽可保平安,有延年之意;喜,則與婚姻、友情、多子多孫等均有關。吉祥圖案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已成為認知民族精神和民族旨趣的標誌之一。明清絲綢吉祥紋樣的題材十分廣泛,花草樹石、蜂鳥蟲魚、飛禽走獸、無不入畫。貌似平凡,其中不乏真趣與深情。一般有三種構成方法:一是以紋樣形象表示,二是以諧音表示,三是以文字來說明。

以紋樣形象表示,也就是將一些動植物的自然屬性、特性等延長並引申,這是吉祥圖案中最為常見的手法。如以龍、鳳、蟒來象征權貴。從古至今,龍是中國古代的吉祥神瑞,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龍紋在我國工藝美術中運用極廣,經過曆代藝人的加工演變,形象從虛構愈見具體。明代的龍,牛頭、蛇身、鹿角、蝦眼、獅鼻、驢嘴、貓耳、鷹爪、魚尾。清代的龍紋則規定為“九似”,即角似鹿,項似蛇,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絕不能混淆。從姿態上分,又有團龍、坐龍、行龍、升龍、降龍等名目。按明製,供上用的紋飾為升降龍擁祥雲、擁骨朵雲、祥雲嵌八寶紋等。實際上,在明清兩代,五爪金龍已成為皇室專用紋飾。

又如柏冬夏常青、淩寒不凋,其生物特性被引申為人的長生不老,用以祝福長壽萬年;合歡葉晨舒夜合,近於夫婦之意,用以祝願夫婦和諧;籽粒繁多的石榴、葡萄則是對多子多福的祈求;桃或鶴寓意長壽。

漢字因其自身的特性,為諧音雙關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漢語中,一個讀音往往對應好幾個漢字,因此,利用讀音的相同和相近便可取得一定的修辭效果。比如瓶諧“平”,表示“平安”,蝙蝠和佛手諧“福”,喜鵲諧“喜”,桂花、桂圓諧“貴”,百合、柏樹諧“百”。

吉祥圖案還可以直接用吉祥漢字的各種書體來表示,如福、壽、喜等。這種用文字表達人們美好心願的手法,早在漢錦上運用便極為廣泛,到了明清時期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如“壽”字早已被圖案化、藝術化了,成為一個吉祥符。據《吉祥物在中國》的統計,“壽”字有三百多種圖形,變化極為豐富,可用多種字體表示。字形長的叫“長壽”,字形圓的,叫“圓壽”(無疾而終),也有用多字來表示,如“百壽圖”。

卍原本不是漢字,而是梵文,讀做Srivatsalalsana,意為“胸部的吉祥標誌”。這是一種宗教標誌,佛教著作中說佛主再世生,胸前隱起卍字紋。這種標誌舊時譯為“吉祥海雲相”。在七世紀唐代武則天當政時,被正式用做漢字。此後,佛經便將之寫作“萬”字,發音也相同。盡管它被用做漢字,但更多地還是以圖案的形式出現。吉祥圖案中的“萬字曲水”紋,借卍四端伸出、連續反複而繪成各種連鎖花紋,意為綿長不斷。“萬字曲水”紋多作圖案的底紋。這種紋樣運用最廣的當推衣飾。舊時鄉紳多有以此為長袍馬褂的衣料,君主大臣的龍袍朝服也多有繡、織卍字的。

當然,以上三種手法在具體運用中,大多可互相結合,一起使用。當時常見的圖案組合有:

三多:多福用佛手,多壽用桃,多子用石榴、葡萄、葫蘆。

萬壽長春:萬字作底,壽字以及長春花為主題。

五福捧壽:五隻蝙蝠圍繞壽字,壽字通常為圓壽。

竹報平安:竹和太平花。

連生貴子:蓮花或蓮蓬及童子,或再加上花生。

五穀豐登:五穀、蜜蜂和燈籠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