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經過消毒後,雖抑製了黴菌的生長,但已被腐變物汙染,呈僵硬、粘連狀,須經清洗、整形後,才能做進一步的研究。清洗前,先根據絲織物的腐變破損程度及質地進行分類、編號,然後就現狀拍片留作資料。在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慎重地製定出清洗方案:對有一定纖維強度,但黴斑、汙跡較嚴重的織品,可采用先局部幹洗、再整體濕洗的方法清洗;對金線織成的織品則應采用幹洗法清洗,以防漂洗時金線脫落;對質薄、殘損及腐爛嚴重的織品也應采用幹洗的方法;對單薄的、汙染斑跡較輕的織品采用濕洗法清洗。
不論是濕洗、幹洗或者幹濕洗並用,均需視織品的狀況選擇有機溶劑,確定和調整溶液的配製比例。幹洗法所使用的有機溶劑有:乙醇、四氯乙烯、三氯乙烯、石油醚、四氯化碳等。濕洗法主要是用蒸餾水,配合混合洗滌液使用。洗滌液的化學配方有: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三氯乙烯、乙酸、中性絲潔劑等。另外,在清洗過程中,如織品上有較重的油汙漬,可在混合洗液中增加乙酸乙酯的比分,因為它是強溶劑,有較強的去汙能力;對黴色斑汙染的織品,可增加三氯乙烯的比分,因其具有消毒除黴的作用;對難以除去的黴色斑還可用低濃度的過氧化氫作輕微的漂白,但操作時一定要慎重,視織品的纖維強度而定。
絲織品經消毒及清洗之後,應繼續做好入庫收藏前的整理工作。在平板上將織物平展,用溫濕度自控熨鬥進行熨燙整理,除去織物表麵的皺疊痕,保持原有的平挺狀態。對於破損嚴重分裂的殘片,要辨清織物的品種、質地、色彩及花紋等特點,進行同件、同類品種的歸集、接拚工作。尤其是破損的花紋圖案殘片,要注意歸拚在一起,盡量避免品種張冠李戴,或是將同樣的織物品種分開編號並登記造冊等類似錯誤的發生。入庫後,應繼續做好防蟲、防黴的後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