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無我有我兮,獨自向天歌(1 / 3)

紅線女歌唱了一生,試問唱的究竟是誰?自己的這個“我”是否也在其中?

最初拚命“無我”——拚命貼近自己所扮演的人物,不僅用自己的歌喉,還要用自己的動作、身段和表情。她希望觀眾在舞台和銀幕上看到的,不是她——生活中便裝、隨意的紅線女,而隻是千人千麵、千人千聲、千人千心的特定人物。

這一追求在中年時被迫中斷。先是因“文革”中斷了十年,然後一點點恢複起來,她忽然覺得,自己應該有一個更高境界的追求:把千人千麵、千人千聲、千人千心“簡化”一下,搞一次個人獨唱會,讓觀眾隻看到素麵的紅線女,然後通過她千人千聲的獨唱,去體味千人千麵和千人千心。這樣搞,千麵和千心是要觀眾揣摩和再創造的,始終站在觀眾眼前的就隻有一個“我”——紅線女了。

說幹就幹

紅線女是急脾氣,隻要主意一定,於是說幹就幹。

先把樂隊找好。請來了三位退休的音樂師傅。三個人哪兒夠?又千方百計把和自己合作多年的黃繼謀調過來了,大家合作就有力量了。

她們嚐試樂隊還增加電子琴的樂器。剛巧,香港有位朋友送給紅線女一架電子琴,那時這東西很貴,會彈的人不多。紅線女從粵劇學校請了一位老師幫忙,樂隊增加到五個人。隨後又請了一位搞打擊樂的,一共六位。音樂師傅組或樂隊,陣容相當強。

再來選曲目。第一支曲子堅定不移地選電影《漁光曲》,自己從小是聽王人美這首歌長大的。又選了28段粵劇唱段,從香港時期的成名作《一代天驕》開始,一直到後來返回大陸各個時期的代表作。

還要有自己演唱的城市新民謠,還要有根據毛主席、陳毅同誌的詩詞改編的新民歌。應該說曲好選,排練則難。因為此際的樂隊,大多數人沒和自己合作過。即使有一份兒簡譜擺在那裏,可自己的用氣、勁頭、分寸等等,都是簡譜上無法標明的。每排一支曲子,等於要給整個樂隊“說”一整出“戲”,要先交代這出戲的劇情,人物和分場,然後指出這支曲子在戲裏的位置,是哪個角色在何種規定情景下演唱的,如今單獨選取出來,在整個獨唱會中,從音樂角度又占有什麼位置?說明了這些,隨後再說明自己是怎麼唱的和為什麼要這麼唱……幸虧有黃繼謀在場,許多話可同由他先替自己說出來,他幫了很大的忙。

還得請美術專家設計演出的專刊,經人介紹,請了中年美術家林墉、蘇華夫婦。到了這一刻,紅線女才發現自己多年以來的一個重要疏漏:忘記了影象材料的積累。於是,趕忙向各個方麵的親友求援,請他們問詢一下各自的家庭和親友,看有無自己當年和近期的照片資料?也算是天公作美,各方麵剛一動作,許多珍貴的照片便湧出“海麵”。林墉、蘇華夫婦日夜工作,不斷修改小樣,四五次後才定稿。又虧香港朋友支持,專刊總算印刷得相當精美。

而考慮舞台美術設計。必須用不同於粵劇的指導思想來設計。因為這不是一般的特定劇目,而是紅線女集一生之積累,要在一晚上展現她一生勞作的一個側麵。這裏,既要是“一”,又要是“多”。所謂“一”,僅僅是展現她的聲腔藝術,不包含表演;所謂“多”,是聲腔的門類不局限在粵劇一種形式內,還有電影插曲、城市新民謠和領袖詩詞演唱等。舞台美術設計是出色的,舞台上有許多帆船,有的很“靜”,始終一動不動;有的是“活”的,伴奏員就“出沒”其中。這裏的“出沒”是根據燈光的明暗進行的。在設計過程中,先看平麵圖,然後再看立體的小樣兒。就在這一刻,紅線女忽然覺得自己可以改行做工程師了。

還要設計自己的演出服。不是戲裝,但又必須新穎脫俗。一共設計了六套。

還要請熟悉的人擔任報幕。由自己的學生郭鳳女來吧,料無問題。

準備了又準備,應該說萬事俱備了吧。

精選曲精心唱

越是臨近正式的演出日期,紅線女反倒越發擔心起來。舉行個人獨唱會最重要的就應該是“唱”了。要把每一首精選出來的曲子,都錘煉得天衣無縫才好。這才應該成為一切努力的關鍵。

她想唱一首新的曲子,內容是反映和展現廣州在“改革”、“開放”後的種種新氣象。曲調要通俗,要讓大多數觀眾一聽就知道,讓大家學唱也方便。不妨先定曲牌,然後再請歌詞作家去填詞。

她請來足以擔當此任的專家,告訴他,自己準備用廣東音樂當中的“旱天雷”。

對方一驚。“旱天雷”很知名,但往往都是和粵劇中的“醜生”相聯係。你紅線女一個正印花旦,怎麼能用這麼個曲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