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不的說,就說“文革”之中。當時想得十分簡單,隻希望早些打倒江青一夥兒,早些恢複正常的社會秩序,以便讓自己和其他世人早些抓住大好時光,多演戲,演好戲。等到揪出了“四人幫”,這才發現光憑熱情是不容易把工作做得有條不紊的。
比如說,自己恢複演出了一些老戲,也改編上演了一些新戲,培養了粵劇的一些新人,參與了振興粵劇的許多活動……自己整天忙忙碌碌,時間上分秒必爭,體力和腦力都感到接近了極限……
可效果怎麼樣呢?
每當自己做完一件事回頭再看——非常的遺憾!這許多辛辛苦苦做成的事情,居然就東一榔錘、西一棒子地單擺浮擱放在那裏。自己不能像農人收割稻子那樣,隻用一把——就把好寬好寬的一壟稻穀緊抓在手裏!如何改變這種“見什麼、抓什麼”的混亂狀態,如何才能找到一種提綱挈領式的總攬性質的工作,如何讓它成為自己晚年生活和工作的一盞燈塔,時時照耀著自己以有序的步伐前進呢?
看來,市委和市政府給自己指出了道路。這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藝術中心,一方麵是對自己幾十年來勤奮拚搏的肯定,同時也給自己和新時期的粵劇人提出了更高的奮鬥目標。
它不是一件對過去工作的簡單總結,它是對未來粵劇藍圖的一個草創。
它雖然用一個人的名字命名,但昔日的業績中凝聚著眾人的心血。今後在開展這項工作中,更要以一種科學的態度去重新審視。
它應當是一個係統工程,雖然弘揚的是藝術,可操作起來卻要有些中國工程院的思路。
紅線女忽然發現,目前擺在自己跟前的任務之一,就是要重新認識自己,然後再以新的觀點去認識我們當前的這個世界。
重新認識和塑造自我
對紅線女個人的藝術和文化價值,應給予重新的認識。
試問:她僅僅是一位第一代戲曲表演藝術家嗎?
如果她的工作僅僅是到“文革”截止,那就可以回答“是”。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她在“文革”後又以新的麵貌工作了20年,不僅具備相當的“量”,而且更具有從沒有過的“質”,於是正確答案就應該是“不僅僅是”了。
在今天,在全國範圍內,她對比於其他戲曲劇種的老藝術家,特別是從具有前瞻性這一點上,就更具備代表本劇種的資格和實力。過去,她就不是那種“隻會在粵劇圈子當中唱粵劇”的藝術家,而今天(乃至今後)粵劇的發展,恰恰未必是僅僅依憑粵劇自身的力量,再稍稍用力一些,就可以使之取得新的成績了。問題從來沒這麼複雜的,粵劇(以及一切戲曲劇種)都碰到了新問題。人們麵對的,已經是一個多元的社會。這個社會的任何一個組成部分要想取得成功,往往都需要幾個部分的合力的作用,單憑本部分的內部努力就獲得成功,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紅線女過去的成功,就不僅限於粵劇的圈子,她對電影、話劇的積極嚐試,她對廣東文化各個方麵的聯係,也遠遠超過了昔日同年齡的朋友。尤其是“文革”之後,她更以飽滿的藝術和文化上的熱情,南下北返、東奔西馳,她對粵劇事業所做的貢獻,遠遠超過的“常規”的範圍。所以我認為,目前要把粵劇振興搞好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需要對紅線女個人的藝術和文化的價值來一番再認識。隻有認識準了,下一步的工作才好安排。
試問:需要誰來做這一番再認識?是有關的領導嗎?好像還不是。因為廣州市的領導已經用事實來說話了。他們做出“建立紅線女藝術中心”的決定,這在全國戲曲界來講都是一種創舉,廣州市為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那麼,現在當務之急應該是什麼?我認為,似乎反倒應該是紅線女老師個人,應該有勇氣、有熱情地去總結自己在藝術和文化上的寶貴經驗。像我目前所做的,僅僅是最普及、最開頭的一本。重要的總結還在後麵,比如,如何傳授“女腔”的唱法和遇到新戲新腔時的設計;比如,如何擺布聲腔和其他表演手段的關係;比如,如何設計和剪裁劇本以適合表演;比如,如何投入其他表演藝術的形式;比如,如何與本藝術領域之外的其他行當的人交流?不但要自己取得經驗,還要把自己的經驗傳布給他人?…
其次,在做過了以上工作——也就是總結過紅線女老師的昔日之後,我們就應該不失時機地再把紅線女老師在藝術和文化上個人價值再給予一番新的自我塑造。
顯然,這需要通過新項目和新工作得到體現。我以為,未來“紅線女藝術中心”的基本工作內容,可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分成以下幾個層次:
1.傳布“女腔”的演唱技巧;
2.傳布“紅派”的表演特色;
3.鼓動粵劇的全麵興盛;
4.促進與電影、話劇、電視劇藝術的交流;
5.加強與廣東文化其他方麵的交流;
6.在未來世紀的東、西文化的大交流、大碰撞中擔負起應有的作用。
這裏,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第一是在從1到6的流程中,每相鄰的兩項,都可以往返流動。第二,是在從1到6的每個單項活動中,又都有“從內到外”和“從外到內”雙向的兩種流程。按照這種思路去做,“紅線女藝術中心”的內容和任務真是“無窮多”,真這麼做起來,人力和經費的需要也就相應地“無窮多”。
這裏有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就是在“紅線女藝術中心”剛剛建立之際,必須把它的規格和任務“定”在一個高標準之上。紅線女不是一般的藝術家,她是不可多得的一塊藝術王牌,她是飛揚於嶺南的一麵文化旗幟,她是近代以來南中國的驕傲之一。
古人“取法乎上,僅得其中”的話是有道理的。由於沒有經驗,明明是看準了的事情,明明定在了高目標,但一經操作,得到的也僅是中等結局。當然,在操作了一段時間、取得了經驗之後,“取法乎上”也“所得乎上”的事情是不可能實現的。
全書即將完結,這裏總括幾句。通過給紅線女老師撰寫這本書,而感受到她本人和廣州市領導的切實決心。在這本書的最後,請允許我以最美好的祝願,投注給廣州正在蓬勃發展著的文化藝術事業!祝紅線女藝術中心早日成為羊城在新時期的一大文化景觀!祝廣州市也早日成為珠江岸邊的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