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起源
各民族的古老文化中都有解釋自身起源的故事,並且無一例外地將人類的起源歸功於神的創造。在歐洲和中東,人們對《聖經》裏關於上帝“創世”,並創造人類祖先亞當和夏娃的神話深信不疑。17世紀時厄謝爾大主教甚至耗費大量精力求證了上帝創世的精確時間——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中午。這一論點現在無疑成了笑柄。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發表了著名的《物種起源》,提出“進化論”的觀點,為人類的起源問題做出了一個科學的解釋。
人類的家園——地球
地球是太陽係中的行星之一,按距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三。它是太陽係類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顆,也是目前現代科學確證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內部由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組成。在世界各民族的古老神話中,地球經常被描繪為神或上帝的創造物。而實際上,地球自身經曆了漫長的演變過程。科學證明,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的地殼年齡大約為46億年。也就是說,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至少已經有46億歲了。約35億年前,地球上便已出現生命。人類的出現,則是幾百萬年前的事情。
“攀樹的猿群”
人類和現代的類人猿有著共同的祖先,即古代類人猿。古代類人猿成群地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的森林中,恩格斯把它們叫做“攀樹的猿群”。生存年代最早的古猿可能是發現於埃及法雍的原上猿(3500萬年前)和埃及猿(2800萬~2600萬年前),較晚的則有森林古猿(2300萬~1000萬年前)。森林古猿的化石在歐、亞、非三大洲都有發現。一般認為人類是由森林古猿進化來的。
“正在形成中的人”
森林古猿後來分化出巨猿、西瓦古猿和臘瑪古猿。其中臘瑪古猿的體質形態和人類比較接近,可能是最早從猿到人過渡期間的生物。
在地質學上的第三紀中期,地球上的氣候發生了變化,森林減少,出現了林間空地和稀樹草原。一部分古猿為了尋找食物,經常從樹上下到地麵活動,逐漸學會了兩腳直立行走,這就完成了從猿到人的第一步。根據目前的化石材料,“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早期代表是臘瑪占猿,晚期代表是南方古猿。
人類的形成
人類是怎樣形成的?對於這一問題,古人類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答案。1876年,恩格斯提出了“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的科學理論,並且指出,勞動是人和動物最本質的區別。
勞動創造了人
人區別於動物的最根本特征是勞動,人的一切特征都是在勞動的基礎上產生的。人以外的動物沒有勞動,它們都隻是消極地從自然界攝取現成的生活資料來維持生命。
人類不滿足於自然界提供的現成的東西,他們通過勞動,把自然物製成工具,把外部自然力變成人類征服自然的新手段,並利用它來改造自然物,使自然物變形或變質,服務於人類。
洞穴裏的人類
1856年,考古人員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穀的一個洞穴中發現了古人類化石,經考古學研究,這些古人類生活於距今約25萬至4萬年前的更新世中期至晚期。這就是早期智人的代表——著名的“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的體質形態已和現代人接近,腦容量達1300至1750毫升,但仍保留了一些較原始的特點,如眉脊發達、前額低斜、鼻部扁寬、頷部前突,頦部不明顯等。一股認為,早期智人是由直立人進化來的。這個時期的人類與現代人更接近,他們不僅會保存天然火種,還學會了人工取火。
現代人類之祖
晚期智人被公認為現代人類的祖先,因此也稱“現代智人”。從解剖結構上看,現代智人應包括現代人類。但從古人類學的角度說,晚期智人是指距今四五萬年前至一萬年前的化石人類。晚期智人的眉脊減弱,顱高增大,頷部退縮,下頦明顯,其體質特征與現代人類已沒有多大差別。他們的化石不僅分布於歐、亞、非三大洲,向且在大洋洲也有發現。晚期智人除了具有某些原始特性之外,基本上和現代人相似。
狩獵和采集時代
在原始社會,早期人類主要生活在自然資源豐富的草原和森林的邊緣地帶。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們單純地依靠自然界的賜予,采集植物的根、莖、葉、果實,並獵取動物作為食物。他們之間有著簡單的分工,男性狩獵,女性的任務則是采集。
舊石器的興起
舊石器時代是以使用打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在地質上屬更新世,距今約250萬至1萬年左右,一般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早期大致相當於人類體質進化的能人和直立人的階段,主要使用礫石打製的砍砸器,也有一些形狀不規整的石片,製作方法十分簡單;中期相當於早期智人階段,使用的石器形狀較以前規整,並開始使用骨器;晚期相當於晚期智人階段,製作的石器更加精致,開始使用壓削的方法來製造石器,許多石器呈柳葉形或桂葉形,出現了刮削器和雕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