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歐洲文明的誕生(10)(1 / 3)

1848年12月,拿破侖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侖·波拿巴當選為法國總統,並立即授命巴羅組成秩序黨內閣。1849年5月,立法會議開始選舉,資產階級共和派和小資產階級無力與君主派抗衡,路易·拿破侖·波拿巴開始為複辟帝製作準備。1851年12月2目,他發動政變,宣布解散國民議會、恢複普選。1852年11月,受波拿巴控製的議會作出了恢複帝製的決議。12月2日,路易·拿破侖·波拿巴正式宣布法國為帝國,自任法蘭西皇帝,稱“拿破侖三世”,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

德意誌革命

革命前夕,德意誌是一個四分五裂的邦聯國家,資本主義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在巴黎二月革命的影響下,南德的巴登公國酋先爆發革命,革命迅速波及德國西部和西南諸邦。資產階級自由派內閣政府相繼成立,卻未能解決德意誌的統一問題。1848年5月18日,德國資產階級以解決統一問題為名,在法蘭克福召開國民議會。7月,法蘭克福國民議會解散,德國1848年革命結束。

柏林三月革命

德意誌的分裂日益成為德意誌諸邦經濟發展的障礙,國家統一已是大勢所趨。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加速了德國革命的爆發。1848年3月13日,柏林人民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群眾集會和示威遊行,並與軍警發生衝突。18日,爆發了群眾起義。由於士兵同情人民,國王威廉四世被迫撤走軍隊,並於29日改組政府。5月22日,國民會議召開,資產階級代表占據優勢,取得政權。三月革命取得暫時勝利。11月,由於國王軍隊的反撲,三月革命以失敗告終。

法蘭克福議會

三月革命後,德意誌各邦基本都組成了資產階級自由派政府。

資產階級主張由各邦選出代表組成全德國民議會,製定一部統一的憲法,推舉一個邦的君主為全德意誌的皇帝,統一國家。5月18日,法蘭克福全德國民議會召開。在由奧地利還是普魯士為首統一德國問題上,代表們分成兩派,相持不下。

1849年3月,法蘭克福議會選舉普魯士國王為德意誌帝國皇帝。議會還通過了《德意誌帝國憲法》,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權利,但各邦的君主卻不接受這部帝國憲法。

護憲運動

由於《德意誌帝國憲法》遭到了以普魯士為首的各邦君主的拒絕,人民群眾為了維護憲法掀起了護憲運動。到1849年5月,這場運動發展為武裝起義,席卷了德意誌許多邦國。城市工人階級成為起義的主力軍,但領導權卻掌握在小資產階級手中。護憲運動也得到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積極支持,恩格斯甚至親自參加了戰鬥。起義蔓延之後,德意誌各邦君主連忙調集軍隊去各地鎮壓。這場轟轟烈烈的護憲運動最終失敗。

1849年6月,法蘭克福議會被強行解散。護憲運動的失敗和法蘭克福議會的解散,標誌著1848年德意誌革命的結束。

奧地利革命

1848年3月,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爆發了推翻梅特涅政府的革命運動。迫於人民的壓力,奧皇隻好讓步,改組內閣,並頒布帝國憲法。但新內閣繼續推行反人民的政策,又引發了五月起義。奧皇帶領皇室逃出維也納。10月,為反對奧皇入侵匈牙利,維也納人民舉行了十月起義。十月起義被鎮壓後,維也納陷於政府軍之手,奧地利革命失敗。

維也納三月革命

巴黎二月革命和柏林三月革命加速了奧地利革命的爆發。1848年3月初,維也納到處舉行群眾集會,資產階級號召人民起來推翻反動政府。3月13日,工人、手工業者和大學生聚集在帝國議會附近的廣場上,高呼口號,並且提出出版自由、信仰自由、建立陪審製和責任內閣等要求。帝國政府派軍隊鎮壓,引發了第一次流血事件,群眾紛紛舉行起義。在群眾起義的強大壓力下,奧地利首相梅特涅辭職,並喬裝逃出維也納,流亡英國。15日,起義群眾包圍了皇宮,奧皇斐迪南一世被迫宣布改組內閣、召開國民議會、製定憲法。三月革命取得勝利。

五月革命

1848年4月25日,奧地利頒布了帝國憲法,仍授予皇帝以軍政大權,並有權否決議會通過的法律。

5月11日,奧地利公布了選舉法,規定了很高的選舉資格限製,剝奪了廣大群眾的選舉權。這些激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5月15日,工人、學生和國民軍舉行遊行示威,並且築起街壘,起義再次爆發。第二天,皇帝倉皇出逃。政府被迫讓步,同意召開製憲會議,重新製定憲法。但反動政府不甘心失敗,5月26日下令解散學生軍,又一次引起了人民武裝起義。在起義中,學生軍和國民自衛軍都參加了戰鬥。

最終政府再次作出讓步,收回了解散學生軍的命令。

十月革命

1848年10月3日,為了鎮壓匈牙利革命,奧地利對匈牙利宣戰,再次引發維也納人民起義。這次起義完全是自發的,沒有一個集中而統一的領導組織。10月6日,維也納的工人、大學生和部分國民自衛軍同政府軍展開戰鬥,取得了勝利。奧皇斐迪南一世逃往奧爾木茨,維也納又一次掌握在人民群眾手中。10月23日,政府軍開始反攻,炮轟維也納三天。起義群眾雖然堅守陣地,英勇還擊,但終因寡不敵眾,11月1日,維也納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