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歐洲文明的誕生(14)(1 / 3)

托拉斯帝國主義

19世紀末,美國的工業生產已由世界第四位躍居第一位。以美孚石油公司的建立為標誌,美國壟斷組織開始出現。美國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是托拉斯。大部分鐵路、石油、鋼鐵、汽車等的生產被少數金融寡頭所壟斷。1909年,隻占全國企業總數1%的托拉斯,卻掌握了全國工業產值的一半。美國的壟斷組織集中程度高,生產和資本集中快,控製了國家的經濟生活。因此,美國被稱為“托拉斯帝國主義”。

兩黨製的形成

早在內戰前夕,美國就形成了共和黨和民主黨兩大政黨,當時兩黨之間存在本質區別。但隨著壟斷組織的形成和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的發展,這兩個政黨的差別基本消失,成為代表資產階級內部兩個不同集團利益的政黨。到19世紀晚期,美國最終形成了“兩黨製”。

共和黨和民主黨輪流執政。兩大政黨不但是壟斷資本的工具,而且也成為政客們追求官職的手段。兩黨製度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資產階級內部的民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選民的利益。

尼亞加拉運動

19世紀末期,美國黑人運動領袖布克·華盛頓單純鼓吹職業教育,主張黑人隻應學習技術,培養“忍耐性格”,反對政治鬥爭和社會主義。20世紀初,以杜波依斯為代表的黑人青年知識分子反對布克·華盛頓的觀點,主張采取積極的政治鬥爭,爭取黑人的政治權利。1905年7月,杜波依斯主持了著名的在尼亞加拉瀑布召開的會議,來自全國13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27名代表出席了這次聚會。會上通過了《政策宣言》,號召黑人團結起來,為反對種族歧視、爭取普選權和實現權利平等而鬥爭。由此開始了“尼亞加拉”運動。後來杜波依斯與白人領袖合作,共同創建了全國有色人種協會。尼亞加拉運動的原則成為這一協會的原則。

俄國軍事封建帝國主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也開始進入資本主義壟斷階段。辛迪加是俄國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這是因為俄國的重要工業企業一般都掌握在外國資本家手中,它們在生產上難以聯合組成托拉斯。政府的大批訂貨和保護關稅政策,又使資本家爭奪訂貨和國內市場的鬥爭異常激烈,於是它們便組成辛迪加以調節彼此間的矛盾。

軍事封建帝國主義

20世紀初,俄國正式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由於改革不徹底,俄國保存了大量農奴製殘餘,國內市場異常狹小,經濟薄弱,工業生產落後,難以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競爭。為了滿足資產階級的要求,沙皇政府隻有依靠軍事侵略的手段,發動侵略戰爭,企圖通過殖民掠奪來彌補其財政資本的不足,開辟國外市場。為了擴大國內市場,俄國還將邊區各民族變為國內殖民地。俄國帝國主義帶有高度的軍事掠奪、侵略的性質,因此被稱為“軍事封建帝國主義”。

民粹派運動

“民粹派”是產生和流行於俄國19世紀中後期的一個小資產階級派別。早期民粹派以拉甫羅夫等人為代表,以人民的“精粹”自居,鼓吹小資產階級空想社會主義,提出“到民間去”的口號,發動農民反對沙皇製度,有一定進步性。19世紀八九十年代,民粹派發生分化。普列漢諾夫等人轉向馬克思主義,並創立了勞動解放社;丹尼爾遜、米海洛夫斯基等人組成自由主義的民粹派,轉變為富農利益的代表而與沙皇製度妥協。後期的民粹派日益成為馬克思主義的敵人,阻礙了工農革命運動的發展,導致許多革命者遭到逮捕和屠殺。民粹派運動徹底失敗。

日俄戰爭

20世紀初,日本和俄國為爭奪在朝鮮和中國東北的利益展開了以中國東北為主要戰場的戰爭。1904年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戰,派遣海軍偷襲駐紮在旅順口的俄國太平洋艦隊第一分艦隊,其陸軍先遣隊則在朝鮮仁川登陸。9日,俄國對日宣戰。10日,日本正式對俄宣戰。

6月初,美國向日俄雙方提出議和建議。8月10日,日俄在美國樸次茅斯舉行和談。9月5目,雙方代表簽署《樸次茅斯和約》。戰敗的沙皇俄國國內危機重重,終於導致1905年革命爆發。

日本軍事封建性帝國主義

日本的經濟發展水平雖然遠比歐美國家落後,但它的近代工業一開始就操縱在得到政府特殊保護與扶持的少數特權資本家手中。他們原本就廣泛從事商業、金融、運輸、工業生產等,又在對外侵略戰爭和殖民掠奪中發展起來,因此很快便建立起壟斷組織。日本的壟斷組織大多采取康采恩的形式,其主要代表是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從事“多角經營”的財閥。

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仍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殘餘。在過渡到帝國主義的過程中,壟斷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緊密結合,不少壟斷資本家由舊式封建特權商人直接轉變而來。日本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水平和工業生產遠遠落後於歐美列強,為了加快壟斷資本的發展,實力不足的壟斷資本便與擁有極大權力的軍閥集團勾結起來,大力推行侵略擴張政策,發動侵略戰爭。因此,日本被稱為帶“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