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翰林院考試:點翰林(2)(2 / 3)

9.答案:B。唐朝輝煌的經濟、文化、政治曾引來四鄰諸國的仰慕,其中,新羅不但參照唐朝中央集權的政治製度,而且還派了不少留學生入唐,崔致遠為著名的新羅留唐學生代表。崔致遠12歲來到唐朝,18歲中進士並做官,官至都統巡官承務郎侍禦史內供奉,28歲時以唐使身份返新羅。他用漢文寫的《桂苑筆耕》20卷,保存了不少當時中國的史料,是我們研究唐朝曆史的寶貴資料,被收於《四庫全書》中。

10.答案:C。因唐玄宗迷戀楊貴妃,任用楊國忠為宰相,疏於朝政,政治日益敗壞。天寶年間,已歸附唐朝的南詔國國王攜妻子謁見都督,路經雲南太守府邸,太守張虔陀向南詔國王勒索並調戲南詔國王妻子,因此引發唐朝與南詔國的戰爭。結果唐軍大敗。

11.答案:B。提起包拯、狄青,自然會想到宋仁宗,而趙禎就是宋仁宗。宋神宗為趙頊,支持王安石變法。宋太宗,趙炅,本名匡義,又名光義,鎮壓過四川王小波、李順的農民起義,顯然不是太平時期。宋寧宗趙擴,造成慶元黨禁,是南宋時期。

12.答案:C。行省製度是在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以後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的,這是一次行政區劃和政治製度方麵的重大創新,行省製度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對日後的地方政治製度建設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13.答案:D。劉知幾著《史通》,杜佑著《通典》,司馬光著《資治通鑒》。《文史通義》與《史通》是中國史學史上僅有的兩部史學理論專著。

14.答案:D。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統率的蒙古鐵騎,滅亡了立國近200年之久的西夏,把這片廣袤的土地控製於蒙古鐵騎之下。

15.答案:B。黑水城為西夏王國最北邊的軍事重鎮,黨項人將發源於祁連山下,經過張掖、金塔等地蜿蜒北流的河水引來,取名為亦集乃河,在黨項語中亦集乃有黑水的意思,所以,後來這條河被更多的人稱為黑水。黨項人將黑水邊所建的城命名為亦集乃,也叫黑水城,這是目前唯一一個流傳下來的用黨項語命名的城池。西夏和元朝稱亦集乃城,到了清朝,一般稱之為黑城,當地人則稱其為哈拉浩特。

16.答案:D。明朝初期(1405—1433)鄭和奉命七次下西洋,曾到過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芬蘭為歐洲國家,顯然可以排除。1407年鄭和第二次下西洋出訪所到國家有占城、渤尼(今文萊)、暹羅(今泰國)、真臘(今柬埔寨)、爪哇、滿刺加、錫蘭(今斯裏蘭卡)、柯枝、古裏等。

17.答案:C。“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以中國傳統的封建製度為根本,再“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即西方先進科學技術,顯然屬於洋務派觀點。

18.答案:B。從秦朝到清朝,就是中央集權加強,地方權力削弱的過程。

19.答案:C。A答案漢武帝時,廢除了秦以來的“三公九卿”製的說法是錯誤的,三公九卿製度的基本結構從秦朝一直沿用到兩晉,直至隋文帝創三省六部製。B答案,後半部分說法錯誤,唐朝時期中央實行三省製: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為中央行政總彙,由中書省決策,通過門下省審核,經皇帝禦批,然後交尚書省執行。D答案後半部有錯誤,朱元璋的機構改革是罷除中書省,不設丞相,而建立內閣這一項是朱棣。

20.答案:D。該項不符合諱名原則。

21.答案:A。從《春秋》、《左傳》到二十六史,都是以帝王為中心的。

22.答案:D。崤山位於河南省西部,靈寶市、陝縣南部,隔著黃河與山西的中條山相望,共同構成一段岩石峽穀,著名的三門峽就在其中。

23.答案:A。公元前3世紀,秦征服百越。自此,越南被置於中國封建王朝統治下長達十多個世紀。公元前111年,南越國公開反叛漢朝,漢武帝派兵擊滅南越國,在其地設置九個郡縣。自此,越南被納入中國版圖,置於中國直接統治下長達1060多年,從此,有大量的中原人因逃避自然災害和戰亂移民越南。公元10世紀,五代十國時,越南叛亂,從中國分裂出去,建立了獨立的國家,但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名為大越國。

二、多選題

由於國力強盛,疆域廣大,再加上魏晉以來不斷的民族融合,唐朝成為一個民族心態十分開放的朝代。許多少數民族出身的將領在唐軍中身居高位,甚至成為唐朝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將。下列將領與其出身的民族對應正確的是。

A.李光弼黨項B.阿史那社爾突厥

C.契必何力鐵勒D.高仙芝高句麗

答案:

答案:B、C、D。李光弼,中國唐代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人,契丹族,經郭子儀推薦參與平定安史之亂。阿史那社爾,突厥貴族,原與唐敵對,歸降唐朝以後,忠心不二,臨陣奮勇,屢建功勳,為開通“絲綢之路”做出了很大貢獻。契必何力,唐朝鐵勒族名將,曾隨李世民東征高麗,西征高昌,平定西突厥叛亂,忠心耿耿,作戰勇猛。高仙芝,高句麗人,出身於將門之家;姿容俊美,善於騎射,驍勇果敢。

三、填空題

1.我國曆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綜合性製度通史為。

2.《通誌》主要記載了上古至隋唐的製度,由紀、傳、譜、略、載五種體例構成。《通誌》的作者是。

3.唐代李白有一首詩:“晉朝南渡日,此地舊長安。”這首詩中的長安指的是。

4.南宋辛棄疾在《菩薩蠻》詞:“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這個“長安”指的是。

5.是先秦最富於科學性的記載,被認為是古代地理誌的始祖。隻有1200字左右,由九州、導山、導水、五服四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