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每個新入道的人要給已經入道的人每人五鬥米,以示崇敬。
18.“承負”思想最早見於《太平經》,它成為太平道立教的理論依據,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民眾心理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它的含義是。
A.忍辱負重B.承認自己所犯的過錯
C.言必行D.因果報應
答案:
1.答案:B。尹子被後人封做了文始真人,所以其書也該稱作《文始真經》。所謂“文始”,我們姑且可以理解為文明之始。因為他接受了老子的教誨,從而開發智慧,修成大道,得到成就,正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境界。
2.答案:D。安世高所禪明的禪、數理論對後來禪學在中國的流傳和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如“數”、“隨”、“止”、“觀”、“還”、“淨”六種法門,為天台宗所吸收。
3.答案:D。“浮屠”是梵文音譯,“高顯”的意思,指佛塔。即救人一命,超過建造7層樓閣式塔的功德。這句名言出自《警世通言》卷5。
4.答案:A。禪宗六祖慧能南嶽係弟子懷讓大力弘揚慧能的禪宗“頓悟”法門。
5.答案:C。葛洪在《抱樸子》一書之中,將玄學與道教納為一體;將神學與道學納為一體;將方術與金丹納為一體;將丹鼎與符炁納為一體;將儒學與仙學納為一體,從而確立了道教的神仙理論體係。
6.答案:A。《佛本行集經》是通過神話傳說敘述釋迦牟尼及其主要弟子的前生,今生以及傳道活動。
7.答案:C。道世編著《法苑珠林》,永嘉真覺寫出了《證道歌》,希運,是懷海祥師的弟子,著《黃蘖傳心法要》,懷海,俗姓王,幼年出家,是馬祖道一大師的弟子。世稱“百丈懷海”唐德宗時,在百丈山開山授徒,從學者眾,形成“洪州宗”。
8.答案:D。司馬承禎是唐代道士、道教學者、書畫家。字子微,法號道隱,又號白雲子。
9.答案:B。“布達拉宮”是梵語“佛陀”的音譯。
10.答案:D。西江是珠江的幹流,在廣東省西部,5條河流彙聚的水流,“茶仙”陸羽在《六羨歌》中稱讚西江的水質。
11.答案:A。在藏傳佛教中曼陀羅的意譯是壇場,以輪圍具足或“聚集”為本意。指一切聖賢、一切功德的聚集之處。
12.答案:A。“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一句很有名的經文,出自《金剛經第三十二品應化非真分》,以夢境、幻象、水泡、影子、露水、閃電六種事物比喻無常的現象世界。其他三項皆出自《牟子理惑論》。
13.答案:D。“有緣則合,無緣則離”出自《佛說五無反複經》;“飛蛾投火由火色,水魚懸鉤為吞餌”出自《佛本行經》;“不傷花色香,但取花之蜜”出自《法句經》;“遠來和尚好念經”出自《西遊記》。
14.答案:A。男僧戒有二百五十條,女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條。
15.答案:B。《維摩詰所說經佛道品》中說:“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意思是高山陸地上是不生長蓮花的,隻有汙濁的淤泥才是蓮花生長的肥沃土壤。
16.答案:A。這句話是說要想做好事,先做好人。智旭是明末高僧,別號八不道人,24歲出家,他學習過唯識、禪、律、華嚴、天台、淨土各宗教義,主張諸宗融合,三教一致,被尊為淨土宗九祖。
17.答案:C。順帝時張陵學道於鶴鳴山(今四川)中,稱得到太上老君親授,製訂了一係列宗教儀式,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鬥米,病人請醫生診治也要出五鬥米,以符水為醫療手段。後人稱張陵為“天師”。
18.答案:D。它的內涵是,後人承負祖先之過生而有罪。這是漢代道教特有的中國式的原罪意識,與“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同義。
二、多選題
1.道教養生術是道教繼承和汲取傳統的養生方法,形成的一套完整的養生理論和技術,以求長生不老,以下哪些選項屬於道教養生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