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翰林院考試:點翰林(6)(1 / 3)

4.答案:A、C、D、F、H、I、J。中國曆朝曆代的中央官學形式主要有:西周的國學;漢代的太學、鴻都門學、四姓小侯學;唐代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律學、崇文館、弘文館;元明清的國子監等。地方官學形式主要有西周的鄉學、漢代的郡國學、唐代的府州縣學、宋代的府縣學、元代的路府縣學及社學、明清府州縣學及衛學、社學等。

三、填空題

1.“博士”現在是指擁有“博士”學位的人,一般意指知識淵博、學問高深的人。“博士”最早是一種官名,始見於。

2.魏晉時期實施“五經課試法”,要求太學弟子每兩年進行一次考試,按照通經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級的官職,將選官考試與教育考試更緊密地結合起來。

答案

1.答案:戰國時期。“博士”最早是一種官名,始見於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負責保管文獻檔案,編撰著述,掌通古今,傳授學問,培養人才。漢武帝時,還設立了五經博士,博士成為專門傳授儒家經學的學官。到了唐朝,把對某一種職業有專門精通的人稱之為“博士”,而宋朝,則對服務性行業的服務員也稱為“博士”。

2.答案:魏文帝。《三國誌文帝紀》載:魏文帝五年“夏四月,立太學,製五經課試之法,置春秋穀梁博士。”具體的辦法就是每兩年進行一次考試,然後根據通經多少授予不同等級的官職,這個做法將科舉考試與官吏選拔結合起來了。

(第八章)科技知識

一、單選題

1.司南是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發明的一種利用天然磁石的磁性來指示南北方向的儀器,相當於今天的指南針,但還不是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指南針,它隻能算作指南針的前身。最早對於司南的記載出現在。

A.《墨子》B.《孫子兵法》

C.《韓非子》D.《夢溪筆談》

2.“治未病”的意思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將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與具體行醫過程密切結合起來的人是。

A.扁鵲B.張仲景C.華佗D.葛洪

3.我國古代一共流傳下了四種紀月方法,比如說用一月、二月來記錄月份的序數紀月法,用十二星座與十二月一一相配來記錄月份的地支紀月法;在漢朝就已經使用的時節紀月法以及用特定名稱來紀月的方法。下列詩句中屬於地支紀月法的是。

A.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采草藥》)。

B.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庚信《哀江南賦》)。

C.仲春遘時雨(陶淵明《擬古詩九首》)。

D.至於玄月,王召範蠡而問焉(《國語·越語下》)。

4.“神舟”五號宇宙飛船載人飛行成功,是我國宇航事業的重大成就。追溯曆史,中國人在很早之前就開始了對航空事業進行了探索。“(王)莽輒試之,取大鳥翮為兩翼,頭與身皆著毛……飛數百步墮。”這一世界上最早的人類飛天記載出自。

A.《春秋》B.《史記》C.《後漢書》D.《漢書》

5.中國發明造紙術之後,造紙術很快就流傳到世界各國,其流傳的先後順序是。

(1)意大利(2)俄國和荷蘭(3)朝鮮和日本(4)撒馬爾罕(即後來的阿拉伯)(5)英國

A.(3)(2)(4)(5)(1)B.(2)(3)(1)(4)(5)

C.(3)(4)(1)(2)(5)D.(2)(4)(1)(5)(3)

6.鬥拱在《營造法式》的各種製度中屬於。

A.鋪作B.小木作C.大木作D.簷小作

7.經脈學說是中醫的基礎理論之一,依據經脈學說,人體分為正經和奇經,其中正經十二,奇經八。下列經脈屬於正經的是。

A.任督二脈B.衝脈、帶脈

C.手太陰肺經、足陽明胃經D.陰蹺、陽蹺

8.“七月流火”是先人們用來描繪天氣變化的一個詞語,它具體描述的天氣狀況是。

A.天氣突然變熱B.天氣轉暖

C.天氣轉涼D.悶熱持續了很長時間

9.在中醫診斷中,會通過觀察“五官”的方法提病人診治。在中醫看來,人體的口、目、耳、鼻、舌是與人的五髒一一對應的,口對應胃、目對應肝、耳對應腎,鼻和舌分別對應的是。

A.心和肺B.肺和心C.脾和肺D.脾和心

10.中醫以其博大精深在世界醫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某些人卻以“西方人知道刷牙,而中國人不知道刷牙”的謊言來詆毀中醫。但實際上,早在幾千年前,很多中醫專著就對“口腔衛生”做過係統描述。以下哪部書中曾有過這方麵的研究呢?

(1)《內經》(2)《禮記》(3)《千金方》(4)《溫熱論》(5)《脈經》

A.(1)(2)B.(1)(2)(3)C.(1)(2)(3)(4)D.(1)(2)(3)(4)(5)

11.當我們在曠野中迷失方向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拿出指南針為我們指路。指南針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指南針出現在民間,當時,也有很多學者試著對指南針的原理進行過解釋和分析,最早出現的指南針理論是。

A.建立在陰陽五行學說基礎上的“感應說”

B.地表麵必然有個中心,過該中心的那條子午線就是唯一的南北方向

C.南方是磁針之母的尋母說

D.決定磁針指向的是地球的地理南北兩極本身

12.織造技術傳播開來之後,中國古代的絲綢服飾成了“分尊卑、別貴賤”的禮儀製度工具之一,其中最能反映絲綢與封建等級製度密切關係的,就是文武百官的補服,到明朝時候,真正代表官位的補服已經定型。代表一品文官的標誌是仙鶴,代表二品武官的動物是。

A.孔雀B.獅子C.虎豹D.錦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