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寶萊塢把電影產業與音樂產業有機地結合起來開發產業鏈。在一部影片上映前,其片中的音樂已經在電台、酒吧等各種公共場合反複播放,電話公司也會提供以片中音樂為背景的鈴聲。當影片推出時,片中音樂已被上千萬觀眾所熟悉,去電影院探尋個究竟也就成了這些觀眾的必然選擇。
2.寶萊塢挑戰好萊塢
長期以來,寶萊塢在電影製作上堅持融柔情歌舞於一體、喜劇結尾的印度電影特色,著重突出了對宗教、倫理道德和家庭觀念的歌頌。寶萊塢影片獲得印度本土、中東、非洲、東南亞和中東歐地區乃至全世界,一代代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觀眾的認同和喜愛,使得在歐洲、拉丁美洲、亞洲市場所向披靡的好萊塢電影在該地區受到強大的衝擊。
寶萊塢根據歐洲觀眾喜愛浪漫,美國影迷崇尚名人明星的特點,結合印度濃鬱的民族風情,相繼拍攝了一些相關題材的影片,獲得了較大的成功。如不斷推出以印度悠久曆史文化和風光美景為襯托的特色影片,並對先前一些影片歌、舞、戲脫節的弊病做了較大改進,加強了舞蹈、劇情和人物感情之間的緊密結合。《勇敢的心將贏得新娘》一片,講述了一個從小在英國長大的印度小夥子,愛上一名印度姑娘,但他的心上人在印度被父親逼著另嫁他人。為了愛情,他毅然返回印度,與世俗抗爭,有情人終成眷屬。該片在歐洲推出後,好評如潮。起用前世界小姐艾舍瓦婭·娜伊主演的《塔爾》一片在美國公映後,連續6個星期穩居票房榜首。
寶萊塢每年售出約60億張電影票,其中15%在海外,收益從10年前的1000萬美元增至2000年的2.5億美元,全球售出近9億張票。目前,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印度電影熱有增無減。這對好萊塢每年獲海外收益67億美元的市場是一個強烈的衝擊。
一個名為“寶萊塢與你”的數字化衛星電視頻道正在全天24小時用印地語和英語播放寶萊塢的電影和音樂,現已覆蓋英國、阿拉伯國家和美國等世界100多個國家頻道。開播以來,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
20世紀80年代以來,印度的電影企業家不斷地整合產業資源,特別是通過組建大的企業集團,把創意、品牌、技術和發行渠道等都整合起來,加速了印度電影向全球的拓展。
三、中國:潛力最大的電影市場
娛樂經濟大師沃爾芙曾多次到中國進行市場調研,對中國娛樂市場很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他認為:“全世界都在收看或收聽美國電影、音樂和電視,很容易使人認為美國就是娛樂世界的中心。考慮一下:美國觀眾隻占全球人口的4%,中國潛在觀眾則占全球人口的20%。如果娛樂業逐漸走向收費製度,算一下,就知道娛樂業的未來在哪裏。即使中國的經濟發展落後美國幾十年,但是人口那麼多,即使中產階級隻增加了一點點,對娛樂業企業家來說,都代表巨大潛力的市場。”
有專家預測,中國在10年內將發展成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隨著近年來發展環境不斷完善,中國電影產業活力逐漸顯現,億元影片不斷湧現,正在形成市場井噴之勢。電影產量及票房收入年增長連續幾年保持在20%以上,票房收入增幅居全球首位。2008年,加上國產電影的海外銷售收入25.28億元和全國各電影頻道播放電影的廣告收入15.64億元,全年電影綜合效益達到84.33億元,比去年增長17.07億元,增幅達25.38%,創下曆史新高。權威機構預測,我國電影票房將有200億元的發展空間,電影相關產業收入200億元,年總收入將達400億~500億元。
因此,坐擁世界1、5人口的中國,在美國權威報紙看來“不隻是座金礦,簡直就是一座未開發的鑽石礦”,是它們“心中的第二個歐洲,是好萊塢電影帝國期待已久的一個經濟和文化的新大陸”。事實上,美國好萊塢在對中國的文化輸出上有一整套既定的戰略和策略:
一是通過對製片、發行和放映整條產業鏈各節點的投資、開發與合作,在中國培育美國式的現代化電影市場。
二是吸引最優秀華人導演、演員和其他藝術精英到好萊塢拍片,然後返回。
三是借用中國傳統故事、人物以更適應中國消費群的觀賞情趣與文化認同。
四是通過其他更多元化的媒介渠道,向中國市場輸出各式好萊塢趣味。
麵對好萊塢的既定戰略和咄咄逼人,我們不僅缺乏國家戰略,而且缺乏有效的策略。“寶萊塢”電影如此受歡迎,其主要原因是影片娛樂性強,具備了好萊塢賣座片的元素,而且把印度電影傳統的歌舞、美女、獨特的風俗等統統組合了起來。這對中國電影業的啟發是:在追求國際化路線和內容的同時,應該深挖本土文化的良田沃土,從中尋找給養和優勢,進而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電影產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