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是電影市場的主體,是電影服務的對象,文化的消費者,質量的評定者。觀眾以特有的方式——購票觀賞來實現他們的消費。由於社會環境、文化習性、性格特征、興趣愛好、性格、職業、年齡等各方麵的差異,不同的受眾具有不同的特征,他們對於電影的需要是不同的。明確目標受眾,使影片營銷企劃更具有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
一、電影觀眾的構成
不同觀眾群體的生活環境、文化層次和個人偏好有很大區別。對觀眾對象及消費層次進行細分和定位,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擁有一批穩定的觀眾隊伍。
1.觀眾的地理分布
藝恩調研結果顯示,影院觀眾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分別為12.0%、9.3%和6.5%,其餘城市依次為杭州、武漢、成都、深圳和重慶,這八大城市占據了全國42.8%的影院觀眾比率。調研結果顯示,像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所占有的影院觀眾比率大於二三線城市的影院觀眾比率。這主要是由於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在影院硬件設備和軟性環境、大眾對電影的關注度和認知度、影片資源等方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別。
從中國國情來看,13億人口仍有70%左右居住在農村,潛力是巨大的。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人口的分化,城鎮的增多,為我們進一步開拓擁有近8億潛在觀眾的農村電影市場提供了可能和條件。
2.觀眾的文化層次
不同文化層次的觀眾對電影的欣賞不盡相同。從目前國民素質來看,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文盲、半文盲仍然大量存在的事實,決定了潛在觀眾較低的文化層次。低文化層次的觀眾關心情節、關心演員、關注影片表麵的內容,港台片的盛行正折射著這種文化傾向,娛樂片火暴也反映了電影觀眾主要是娛樂觀眾;高文化層次的觀眾關心社會、關心改革、關注電影背後的內容。
3.觀眾的年齡構成
藝恩調研結果顯示,中國影院觀眾的年齡劃分為6個階段,按年齡依次為19歲及以下、20~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60歲及以上。調研結果顯示,年齡在19歲及以下的觀眾占整個調查人群的28.3%,20~29歲占37.3%,30~39歲占到19.9%,40歲及以上的人群所占的比率較少,占14.4%。從年齡上看,青年觀眾成為中國影院觀眾的主要群體。
從近幾年發展趨勢看,各國普遍出現青少年所占比例增大的現象,尤以20~30歲這個年齡段為集中,而中老年觀眾則很少涉足影院。好萊塢八大影片公司的一項委托民意調查表明,近3年所有賺大錢的影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必須抓住15~20歲年輕觀眾的心。在“速食文化”下生長的一代,對電影自有他們的品位,這群21世紀的主人翁,不僅將改變電影的風貌,還將在流行文化、科技領域以及所有社會現象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二、電影觀眾的心理需求
1.個性與愛好
觀眾對某種事物產生一偏好,在選擇電影商品時,常常受其個性的影響。那些堅定、獨立性強的觀眾在挑選電影時也表現得果斷、自信,而那些軟弱性格的觀眾即使在口碑很好的電影麵前也顯得縮手縮腳。長期以來觀眾已經認同好萊塢影片,觀眾相信好萊塢帶給我們的是大片,是超值的視聽享受。因此,影業必須迎合觀眾的愛好。
2.角色與地位
角色是一個人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與角色相對應的是地位,反映了社會對他們的評價。大部分觀眾會選擇與自己角色和地位相應的電影觀看。如少年兒童喜歡看兒童片、動畫片,青年人喜歡看愛情片、武打片,老年觀眾則喜歡喜劇片、戲曲片。
3.情緒
觀眾大多是有娛樂情緒的,這類情緒對電影市場有著自然的內在影響。
電影觀眾需求調節,它的狀態直接影響電影市場能否紅火。所謂調節,就是要把潛在狀態的情緒誘發出來,使之成為階段性的主流情緒傾向,達到為某一影片服務的目的。如上海在營銷毫無娛樂性的《蘭陵王》時,運用召開座談會的形式,暢談該怎樣才能看懂《蘭陵王》。在觀眾中很快出現能不能看懂《蘭陵王》是欣賞水平高不高的表現這一情緒。結果,《蘭陵王》的票房成為當年全市票房第四位。
三、電影觀眾的興趣點
深受廣大觀眾普遍喜愛和歡迎的影片,是具備個人喜聞樂見的藝術價值、觀賞價值、娛樂價值,以及在思想主題蘊涵上與廣大觀眾密切關注的社會熱點相契合,引發興趣,從而觀看。這些興趣點大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