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節 觀眾需求分析(3 / 3)

3.決策購買與否

本來要購票,但有時不排除發生非即時購買情況:

一是推遲購票,認為價格過高,等二輪、三輪降低價格,或工作生活之事耽擱需向後推遲。

二是放棄購票,認為該部電影沒新意,觀眾口碑不好、價格過高等而放棄。

4.影評

一般情況下,觀眾看完影片總有話要說,即發表對該片的看法和評價。這不但影響其他觀眾購買行為,也是自己消費過程的完成,更是電影市場的信息反饋。

越來越多的影片在觀眾觀後會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不遺餘力的讚揚和措辭激烈的批評。

影業界人士必須重視影評工作,正確組織和引導影評,擴大影片影響。良好的影片工作和讚揚性的影評會促使潛在觀眾購票觀看,甚至使許多影迷多次購票觀看。

五、影響觀眾購票行為的因素

(一)主觀營銷因素

1.質量

在電影市場上檢驗影片自身質量的標準隻有一個,影片是否“好看”。專家指出,絕大部分觀眾心目中“好看”的電影,應該具備情節、情感、情趣和情愛(俗稱“四情”)。質量是由多方麵高標準元素組成的,電影的劇本基礎、投資規模、導演水準、演員選擇、音響舞美、特技剪輯、後期製作等,都將影響一部電影的總體質量。簡單的情節,刻意的安排,粗糙的手法,注定不是好電影。

2.片源

片源的多少,將決定電影票房收入的多少。如果一個檔期,能讓一批優秀的影片源源不斷地供應市場,市場效應無疑甚佳;如果好片的供應青黃不接,票房前景就不容樂觀。

3.檔期

在好萊塢,製片商和導演非常重視檔期。因為檔期是製片商、發行商和放映商的生命線,甚至對一部電影的成敗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檔期確定不了,影片的院線、廣告、宣傳都無法進行。

在電影娛樂營銷中,檔期的重要性絕不是體現在概念上,更主要的還是體現在操作性上。時機把握得好,抓住了檔期,影片運作起來就會效益倍增;否則,往往會功敗垂成,甚至賠了夫人又折兵。

4.宣傳聲勢

《泰坦尼克號》上映前,大小報紙都有關於它的消息、花絮等。臨近上映期,報紙每天都有《泰坦尼克號》報道,加上海報、畫報、電視的廣告、CD音碟的登場、電台和商場不斷播出影片主題曲《我心依舊》形成強大的宣傳氣勢。有目共睹,《泰坦尼克號》在中國創造了票房神話。

(二)非主觀其他因素

電影娛樂營銷的因素之外,客觀的市場規律、社會環境也是主要因素。

1.“紅頭文件”仍是一些國產片的拐杖

有人說國產片的電影市場沒有“紅頭文件”就成了寸步難行的低能兒,其實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裏,“紅頭文件”拐杖還不能一下子扔掉。

2.社會形勢

北約空襲南聯盟期間,一些電影院乘勢推出《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等幾部南斯拉夫電影,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香港回歸前,港產片成為電影市場賣點。許多已十多年未進電影院的老觀眾,這次成為了電影院的常客。

3.消費取向

觀眾的消費取向也是影響票房前景的因素之一。以前暑假是影院生意比較好的日子,而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消費能力的人更願意在暑假外出旅遊度假,這也使電影觀眾人數不斷減少。盡管一些影院在放映《一個都不能少》和《不能沒有你》時,舉辦征文、演講比賽,但因為很多學生另有活動,所以無法組織起來。

4.影片的觀眾“口碑”

觀眾的“口碑”往往成為影片的影響不脛而走的最有說服力的因素,口碑的宣傳作用勝過了任何形式的炒作。要使電影的口碑好,影片質量就必須是上乘,目前在人們看電影次數減少的情況下,觀眾的選擇更加謹慎,把珍貴的機會向高質量的影片投放。

5.市場演變規律

市場上同類產品需求通常呈現低穀—高峰—低穀的階段性演變,如:國內電影市場經過《泰坦尼克號》的高峰時期,其後步入低穀階段。且《泰坦尼克號》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觀眾的欣賞水平,使觀眾對影片更加“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