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從席地而臥到土床、火炕、雕花床(2)(2 / 2)

睡鄉之美,足以忘憂,雕花床上有床頂板,周有槅扇床欄,又有雕花床麵,加上床帳帷幔,取光甚暗,所以古人稱甜蜜的睡夢為“黑甜”。

1.3.2帝好胡床

隨著絲綢之路上東西文化交流的頻繁,人們開始使用可以折疊的交椅,稱為胡床。胡床自漢代“靈帝坐胡床”就有文字記載。胡床來自西北遊牧民族,是一種便攜式坐具。《後漢書·五行誌》說:“漢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在漢武帝時,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中國與中亞、西亞、印度往來頻繁,《晉書·五行誌》說:“秦始皇之後,中國尚用胡床”。胡床與現在的馬紮相同,是一種坐具,並不是臥床。漢代劉熙《釋名》:“凳,凳床也。”凳是坐具,床供坐臥,故稱凳床。在漢代和六朝時期,均為低矮家具,床隻不過是用木質框架加短腿的床鋪。

《孔雀東南飛》是保存下來的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在詩中有多處提及床。如“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此處的床是坐具,在古代,坐具叫“床”,小的隻能坐一人。再如“媒人下床去,諾諾複爾爾。”這“下床去”是從座位上起來走了,去是離去。以上兩處床都與坐具有關。漢代時,沒有垂足高腿家具,人們席地而坐,隨著絲綢之路與中亞交流的頻繁,人們開始使用胡床,開始坐雕花髹漆的矮凳,在漢代和六朝時期,這些家具僅有較短的腿、床榻僅僅是由席子加上了矮腿的床榻。古代胡床又叫“交椅”或“交床”,明代文震亨《長物誌六》記為交牀,其文記道:

交牀,即古胡床之式。兩頭都有篏銀銀交釘圓木者。攜以山逰,或舟中用之最便,金漆摺疊者俗,不堪用。

可以折疊的交椅,可以由仆人背著走,主人隨時可以在休息時坐在放開的交椅上。在野外行軍或在郊遊時,胡床非常方便。《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推宋江坐第一把交椅,以象征權力與地位。

1.3.3夜雨聯床

床是人生的誕生之所,是人生的睡眠之處,又是人們思考問題,神遊八極的夢鄉。黃帝坐臥於七寶登真之床,垂衣裳而治天下,曆代文人高士莫不以踞床吟詠,臥榻執扇賦詩為雅事,形成了古人特有的榻上吟詩之舉。床上吟詠可以臥遊山水,在床上休息,思想仍然可以憑想象而馳騁。於是床榻上臥著名士,繡榻上坐著佳人,唯有高人才能如此地清雅閑適,這些懶散的臥遊高士得到世人的普遍欣賞。如諸葛亮高臥在南陽臥龍崗,非得劉備三顧茅廬不可,這是高人的舉止與行徑。

曹丕《燕歌行》有“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古人夜觀天象,別看他高臥在床,可天象的星宿、人事的沉浮盡在心中。政治家關心的是治理天下,文學家專心於吟詩覓句,日午高臥成了智者諸葛孔明的行徑。至於聯床夜話,吟榻賦詩,更是得到曆代文人的推崇。兄弟之間可以聯床夜話,蘇東坡在《九月十四日東府雨中作示子由》有“對床空悠悠,夜雨今蕭瑟”的詩句,表達了兄弟之間的情深。夜雨聯床成了親友兄弟久別重逢,傾心交談的雅事。

宋代的床架更像是一個隔開的小房間。它是一個高度與房間相同的隔斷,用帶窗格的硬木做成。隔斷後麵放著垂掛帳幔的床,床邊留有足夠的地方放梳妝台和淨桶,隔斷前麵也用帳幔遮掩著。此時的床已初步具有拔步床的形式。

今天的大床,結構趨於簡單,是由床板、床杠和床架組成,沒有過多的雕飾,智者的簡單並非是缺少內容,如果我們回首古代的雕花大床,就會重新回憶起無數的曆史故事,尋找到古典的美,體驗出表現在雕花大床上的曆史文化。繁華過後歸於平淡,大道至簡的哲理,更有利於今天的人們審視昔日繁文縟節的雕床,在受到歲月滄桑洗禮之後的典雅、莊重與濃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