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神話和詩歌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詩經·周南·關雎》
中國古代文學第一講先秦神話和詩歌中華民族曆史非常悠久,這是凡炎黃子孫皆引以為自豪的。我們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從文學上講,並沒有那麼長的時間,因為人類先有語言,後有文字,任何民族都是這樣。在勞動過程中產生語言,然後逐步產生文字。有了文字以後,用文字把流傳的曆史寫下來,就成為曆史文獻記錄。我們中國夏、商、周三代,夏是從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商是公元前16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大約公元前15世紀與14世紀之交,也就是公元前1400年左右,中華民族的文字已經產生了。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文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文字是人類社會從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標誌。中國文字比較早的是甲骨文,是在殷商的中後期產生的。在殷商時期,文字有兩種,一種叫金文,是刻在銅器上麵的文字;一種叫甲骨文,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從公元前1400年開始產生,一直到公元1899年才被重新發現。
甲骨文的發現很有傳奇性,我稍微講一點。在河南安陽有一個小村子,曾經是殷朝的首都,後來衰落了,變成了一片廢墟,叫殷墟。在這個地方,明清時期老百姓在耕地的時候,經常撿到一些甲骨。地裏有它,莊稼不好長,老百姓就把它撿出來當垃圾扔掉。有個姓李的理發剃頭匠,身上生了膿瘡,找醫生怎麼看也沒有用。有一次在地裏撿了甲骨,甲骨比較鬆軟,他無意識地用甲骨的粉朝自己的瘡上抹弄,結果奇跡出現了:膿水幹了,不長時間就開始愈合了。他覺得這東西非常神奇,他有意將手劃破,用了它以後也很快好了。於是,他便認為這是一種藥,撿上到中藥店裏去賣。人家不相信,他就把手一拉一個口子,果然抹上它以後傷口很快就愈合好了。中藥店一看這樣,立馬就把它買下來了。當時是論斤,一斤沒多少錢,很便宜。這個理發師傅無意中的一個發現,使得記載著中華古代文化的寶貴甲骨源源不斷地流到中藥鋪裏。
開始的時候這也並沒有引起注意。1899年,原首都圖書館先前所在的安定門那個地方,是國子監。國子監的校長,叫王懿榮,是山東煙台人。這個人是金石學家,正在研究金文。對於金文,即刻在銅鼎上的文字,早在明朝就有人進行研究。他有一次生病,抓了中藥。這個人懂中醫,有個習慣,每次煎藥前先把抓的中藥倒出來,一味一味地檢看。這次一看,有骨頭;骨頭上麵好像有人工刻的痕跡;再看看筆畫,與他正在研究的金文很相像,便大吃一驚。就問這藥是哪家藥鋪買的,並讓人去把這些骨頭全買回來研究。這一下子,石破天驚,就發現了甲骨文。
20世紀一開頭的時候,人類文化史上有兩件偉大的事情,一件就是甲骨文被發現,另一件就是敦煌石窟被打開,一個道士王圓籙在敦煌第16窟和第17窟發現了經卷。誰也不知道這石窟裏麵藏有這些寶貴的東西。有一次,偶爾發現牆壁有一個方形裂縫,他感到很奇怪,弄開一看,哇,原來是個洞口。裏麵有很多經卷,他怕別人去竊取,把牆重新砌起來。這樣一個偶爾的發現,就打開了敦煌石窟經卷的寶庫。敦煌石窟被打開也是石破天驚的事情。後來,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日本人把大批經卷給弄走了,我們就不說它了。甲骨文的發現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王懿榮去世以後,中國研究甲骨文最有名的人,我簡單地介紹一下。一個是劉鶚,字鐵雲,除了是文字學家,他還是小說《老殘遊記》的作者。他也非常喜歡甲骨文,收集了很多甲骨。甲骨開始是一斤一斤地賣,後來變貴,就一塊一塊地賣。再後來一個字一個字地賣。國人有這個不好的習慣,什麼東西一值錢,什麼東西就有造假。老百姓看到甲骨賣給洋鬼子價錢挺好的,就在豬骨頭上仿刻,然後埋在地下,然後挖出來說發現甲骨了。老外也不知道,買了很多假的回去。這是我們很不好的一種習氣。有個法國人到河南收甲骨,收到幾萬片甲骨,但是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以後,運不出去。這位法國人就將這些甲骨埋在山東大學的校園裏,可是等戰爭結束他再挖出來時,已經全都腐爛了,非常可惜。若能運出去,就能保存下來;不管存在哪,反正存在人世間。現在對保存在國外的甲骨,我們都用錄像錄下來,加以研究。在甲骨研究上很有成就的第一個人就是劉鶚,他把收集的甲骨分類整理,出了一本書,叫做《鐵雲藏龜》。再後來的著名研究者就是王國維。他留學日本回來後喜歡古文字,可是他當時沒有甲骨。有一個外國人,記不清叫什麼名字了,就請他(王國維)來研究,開始發表文章都是以這個外國人的名字來發表,後來人們才知道,文章不是那個外國人寫的,而是王國維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