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出土篇:皋蘭自古有遺編(1 / 3)

地方文獻

蘭州地處西部,曆來是通向西域的交通要塞和兵家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曆史文化,所以蘭州也珍藏了許多西北地方文獻,並以甘肅省圖書館所藏為最。

甘肅省圖書館自建館至今,一直非常重視收集和保存西北地方文獻,並對其進行開發和利用。我國著名圖書館學家劉國均先生在1944年創立國立西北圖書館(今天的甘肅省圖書館是由1916年創建的甘肅省立蘭州圖書館和1944年創建的國立西北圖書館合並而成的)時就提出要以搜集西北文獻,收羅西北文物,編纂西北問題參考書為基本任務之一,這也奠定了西北地方文獻藏書建設的基礎。經過半個多世紀不懈努力,甘肅省圖書館收藏西北地方文獻約15000種,5萬餘冊,擁有了在全國圖書館界占有優勢的西北地方文獻藏書體係,也因此成為海內外研究西北問題的文獻中心。

西北地方文獻的主要載體形式有圖書、報刊、檔案、文告、碑誌、拓片、傳單、譜牒、印模等。這些文獻學術價值與文物價值都很高,有的甚至在國內外都是獨一無二,彌足珍貴的。以下分兩類略作介紹論述。

西北方誌

根據《中國地方誌聯合目錄》統計,全國圖書館現存西北地方誌共793種,甘肅省圖書館就收藏了682種,占79.2%,共有2257部之多。其中流傳較少,文獻價值較高的罕見方誌就有64種。如明萬曆刻、清康熙增修重刻本《重修鳳翔府誌》、清康熙刻《靜寧州誌》、清康熙刻《朔方廣武誌》、清順治刻《秦州誌》等都是海內珍品。民國時期編修的《甘肅通誌稿》無論在誌書體例、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方麵都堪稱一流,具有代表性。

《甘肅通誌稿》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開始撰修,至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完成。1934年曾將已編好的《甘肅省縣總分圖》和《甘肅地理沿革圖表》以單行本付印,其餘編好後因抗日戰爭爆發沒有付印,原稿本和定稿本均藏於甘肅省圖書館。1995年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影印《中國西北稀見地方誌》本6冊。《甘肅通誌稿》是陝甘分治後編修的第三部通誌。全書分輿地、建置、民族、民政、財政、教育、軍政、交通、外交、職官、選舉、人物、金石、藝文、紀事、變異、雜記等17綱93目,共一百三十卷,約450萬字。此書內容廣博,考證翔實,結構嚴謹,為研究甘肅曆史提供了大量豐富的資料,是一部珍貴的西北地方文獻。

曆代鄉賢著述

甘肅省圖書館等處還藏有許多蘭州鄉賢的著述,這在珍藏的西北地方文獻中,很具特色。

根據張維《隴右著作錄》記載,蘭州鄉賢的著述十分豐富。但是,蘭州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火頻仍,許多蘭州鄉賢的著述都因焚毀而散佚,尤其明代以前的著述散佚情況十分嚴重,隻留下一些零星的記錄。例如晉代郭衝的《諸葛亮隱沒五事》、北魏宗欽的《沮渠蒙遜記》、北魏趙柔的《祇園精舍圖偈注解》、南朝梁釋保誌的《文字釋訓》等原書雖已散佚,但在一些史書及目錄書中都有記載。

《諸葛亮隱沒五事》

一卷。晉郭衝撰。郭衝是晉代初年的金城人,生平履曆不詳。晉代初年,扶風王司馬駿帶領手下諸官鎮守關中時,曾譏評諸葛亮力小謀大,不能度德量力,錯誤地托身蜀漢而不選擇輔助曹魏,結果功敗垂成,勞困蜀民。郭衝卻不讚同,他認為諸葛亮權智英略,非常人所及,於是撰寫此書,列舉了治亂世用重典,慧眼識破受曹操指使刺殺劉備的刺客,空城記嚇退司馬懿大軍,降伏薑維、開拓邊境,大敗曹丕等五件世人未曾聽說的諸葛亮事跡為其辯護。諸人聽罷無言反駁,連扶風王司馬駿也認為郭衝所言很有道理。該書兩《唐書》及《通誌》皆有著錄,以後官私目錄皆無記載,大約佚於五代至北宋初年。

《蒙遜記》

十卷。北魏宗欽撰。宗欽(?—450年),字景若,北魏文學家,金城人。初仕北涼(沮渠蒙遜)為中書郎、世子洗馬。太延五年(439年),魏太武帝滅北涼,宗欽歸魏,賜爵臥樹男,加鷹揚將軍,任著作郎。後因崔浩國史案株連被殺。《魏書》卷五十二有傳。《十六國春秋》曾記載宗欽在河西撰寫《涼記》十卷,可見此書初名當為《涼記》。“蒙遜”為魏史追述之詞。此書為宗欽仕北涼時所撰,主要記錄了北涼的國史國事。該書宋以後的史書不見著錄,大約亡佚於晚唐五代時期。《晉書》卷一百二十九有《北涼·沮渠蒙遜載記》,記述了蒙遜由邊將直到建立北涼的一生經曆,其史料來源,當多取自宗欽的《蒙遜記》。

《文字釋訓》

三十卷。梁代和尚保誌(一為寶誌)撰。保誌(418—514年),南朝梁代高僧。本傳說他本來姓朱,是金城人。少年出家,圓寂後諡號“廣濟大師”,後代續有追贈,如“道林真覺菩薩”、“慈應惠感大師”、“普濟聖師菩薩”等。《新唐書·藝文誌》著錄保誌撰寫《文字釋訓》三十卷。唐慧琳撰《一切經音義》卷第六、卷第五十三引該書兩條,從這兩條引文可推知,此書是解釋文字意義的訓詁學著作。該書宋代以後的史書已不見著錄,大概亡佚於五代至北宋初年。

《祇園精舍圖偈注解》

六卷。北魏趙柔撰。趙柔,字元順,北魏金城郡人。曾仕北涼(沮渠蒙遜)為金部郎。北魏滅涼後,內徙京師,曆任著作郎、河內太守。《魏書》有傳。“精舍”是佛教寺院的別稱。“園精舍”之名,典出於古天竺佛教,給孤獨長者將買得的陀太子園林奉獻給佛祖,作為釋迦牟尼居留和說法布道的重要場所。唐代懿宗鹹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刷的一份《金剛經》,是由六個印張粘接起來的十六米長的經卷,卷子前邊即有一幅題為《樹給孤獨園》圖畫,內容是釋迦牟尼佛在園精舍向長老須菩提說法的故事。《魏書·趙柔傳》記載隴西王源賀曾采佛經幽旨作《園精舍圖偈》六卷,趙柔為之作注。可見,此書是趙柔為王源賀的佛經著述所作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