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蝴蝶夢中話莊子(1 / 1)

登臨古樓,俯視臨江楊柳搖曳,錦鯉戲水,真有一番風味,可惜我沒練神功,無法“物化”成楊柳、錦鯉,細體個中滋味,可說一憾。雖是如此,但是這種意境仍讓我想起喜愛自然、崇尚真知的莊周。

常有人說,“少”不看老、莊,我不知道這是源於哪個名家的精論,然而感覺上莊子並沒有那般消極、那般悲觀,也許他是把莊子和蟄居鄉野的隱士混為一談吧!

本質上,莊子是位自然哲學家,但他並未劃地自限,將自己隱匿起來,相反的,他放眼天下,用宏大的自然作為他思想的架構,雖然他終身不仕,但卻心係朝野,由這點看來我相信莊子是位達觀的自然主義者。

既然崇尚自然,我想必然也喜歡織夢。事實上,莊子本來就是一位愛做夢的人,但他所做的卻是心夢,一種屬於他將自己思維物化的夢。他將自己企盼的理想托付給夢,而且以一種寓言的方式表達出來。在莊子所有的夢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齊物論”中的蝴蝶夢,莊子借著蝴蝶的夢境,以引發自己的思想。從短短的寓言中,我們發現莊子不時地將情感投入進去,而入於出神的化境,莊子透過這種美麗的蝶化投射破除我執,泯除了物我的割離,使人與外在的自然世界成為一大和諧的存在體。

此外,莊子還將自我蝶化,用以比喻人性的天真與無拘無束。蝴蝶的翩然飛舞,不受空間限製而悠悠自得,不受時間催促,以象征人類應自適其誌。

物化,則是莊子對生死的另一種基本看法。我相信大多數的人想及死亡後的孤寂時,總會毛骨悚然。但在莊子看來,死生卻是一種相對的幻滅現象。看開了,隻不過物化而已,並無可怖之處。莊子相信,你從大地來,又回歸大地,是天經地義的事。其實,人的初始,本來就沒有形體,由形體的形成,以至於複歸消解,應該算是必然的流程,不是為悲啊!也許人死後可以像莊子一樣物化成蝴蝶,栩栩而飛,不是也挺愜意的嗎?

在蝴蝶夢中,莊子更點出了一種概念,他相信人生飄忽短暫,但並不悲涼。因為他以藝術的心情,將人類存在的境域予以美化,於是,一種浮生若夢的感慨,在莊子眼中卻頓成美夢。

精神分析家認為,夢是做夢者內在思維的表露,思想的夢,則是做夢者觀念的彙集。而莊子的蝴蝶夢流露出來的,正是莊子健康活潑的人生觀。他不像卡夫卡,因為卡夫卡的寓言中所表達的,經常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時間壓迫感、空間囚禁感、外界疏離感,以及罪與罰之間的交戰,然而,在莊子的夢中你所領受到的卻是柔和的美感、真摯的人性。

佛洛伊德曾說,能夠真正且勇敢顯示出心中夢的人,才是誠摯且令人信服的作家。在此,我們相信莊子應該可以稱得上是夠真摯的作家了。

曾有人說,隻要你一接觸莊子,就會被他那種精辟的寓言所吸引,隨後你將“義務”瀏覽他為你開辟的思想園地。在這塊園地中,你將發現你已去除了許多糾纏著你的問題,因為莊子會領著你揚棄世俗的拖累,去接受逍遙的自然。總之,莊子會帶給你一種釋然的感覺,在他為你開創的心夢中,你將了無牽掛。我想接觸過莊子的人,應該會同意這種看法吧!

該值得高興,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寓言夢,但是切勿在自己的夢中套上一張張別人無法理解的麵具,讓自己的夢毫無掩飾地奔馳吧!唯有如此,你才會發現你的夢也深具意義,也許它比不上莊子的蝴蝶夢,但至少它是真摯且耐人尋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