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京劇是生活所迫,當演員是無心插柳的事,隻有當導演當製作人是於榮光自己一心追求所得來的。他所導演監製的多個作品都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等政府獎。
程程:以後有可能就是說,你慢慢地會更注重在導演那方麵或更注重在監製那方麵發展?
於榮光:其實我挺喜歡,更加喜歡的是導演。導演的創作跟演員不一樣,他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地做一件事,跟被動的這個原動力不一樣。你被動的比如說有一些,後來我拍戲的時候,我經常跟有一些演員說,我說演員如果你當成一個養家糊口的一個職業的時候,我覺得很累,演員真的很辛苦的,真的,你要宣傳,你要去演,每天捧著一個盒飯在旁邊一吃,哎呀那個大家風餐露宿的,那個真是很辛苦的。所以必須有特別大的興趣在這上頭才能做好,你必須要覺得好玩兒,你覺得裏邊有興趣,有原動力,你做得才有創造力。我是很煩在銀幕上看到那些一張生生的麵孔,在那擠鼻子弄眼地在給你演,那個就沒有原動力了,那種完全是為了吃飯,養家糊口,家裏要吃飯,小孩要喂奶,當然我們可以理解啊。
程程:我覺得這個背後,其實還有好多話題可以聊,你比如說我一邊聽你說這些我一邊就覺得,於榮光肯定小時候就是那種帶著別人一塊兒玩兒那種人。
於榮光:沒有。你說起小時候我有一故事,我覺得我挺好玩兒的。那天我想了半天,因為我最近在做小時候的一個電影,這個電影暫時不說,我就說這個小時候。我小時候經常給人講故事,這個讓我記憶猶新的一件事兒。我才幼兒園呢,兩三歲的時候,老師要上廁所,老師要買東西,全班40多個人,“於榮光,來給大家講故事。”就讓我講故事。我那會兒就真能講故事,給人胡編。
程程:哪來有這麼多的故事?
於榮光:兩歲三歲的孩子哪有故事講嘛,就給人編故事。那幫孩子聽得津津有味。現在想起來,小編劇嘛。那我這個編劇,原來從小就有這個基礎啊。
努力,奮發,不怕吃苦,於榮光的成功是一步一個腳印累積起來的。雖然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停下來。
於榮光:我吧,我覺得也沒什麼過不過癮,我覺得人生就是這麼回事兒。過來之後你要想,你到了什麼時候就說什麼話。我這個年齡,我現在這個年齡,我還能演,我還能導,我就去做。將來我導不了,做不了,我將來一老年人或怎麼樣的時候,我會怎麼樣呢?我也沒想過。我就覺得到那個時候,車到山前必有路,再說啊。而且我相信我也會活得很舒坦。
程程:你是閑不下來的人嗎?
於榮光:是。就即使我不幹這個我也會幹別的,我也去會折騰點事兒,別的事兒那種的。
記者手記:
作為京劇演員,他常去人民大會堂表演;作為電影演員,他因為武打動作而知名。知天命的年紀,於榮光穿了一件連帽衫就進來了,盡管臉上已經有皺紋了,但是,從後麵看,還像個小男孩。寒暄了沒有兩句,這北京爺們跟大家混得已經像老朋友了。采訪沒過5分鍾,哎呦,二郎腿也翹了起來,簡直就跟主持人成了哥倆,還動不動就拍兩下大腿,手指頭一翹的那種!
說話的時候,於榮光語速忒快,小眼睛一直在轉,他很容易對一件事情發生興趣,也難怪他做過那麼多事,攝影、攝助、替身、武術指導,什麼都做,他的心態和實際年紀大約差了20歲,而他說,年輕的秘訣就是忙,不斷對新事物有興趣。
采訪完了,你會發現,一個人的語言和活力,真的能撫平他臉上的皺紋,煥發出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