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榮光:後來突然間有一天電影局的人說你來看看樣片,這一看,這個驚著了。驚著是什麼呢?就覺得“哇!電影的魅力啊!”電影的魔力原來是我居然會這樣“啪”,打得那個漂亮啊!它一經過剪接嘛,你拍得時候上千個鏡頭你不知道,當時不懂嘛。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接起來之後,你會覺得那個翻打啊,動作、身形各方麵,傻了,完全傻了。興奮得一塌糊塗。回去把那些個發那些誓啊,說那些話啊,全忘了,就要幹電影了。就開始練功,練真正的電影需要的那些功夫,這不一樣啊。因為京劇的功夫跟那個不一樣,京劇它比較有架勢,第一個是架勢,第二個就是京劇的功夫呢,它是程式化的,比如說一個動作,他一指的話,那個“手眼身法步”,手一來他要眼睛看著手,他要指出去,嘩地眼睛一瞪,他是這個東西的。那你在電影上你要這樣的話,咦?有病了吧?這是一山寨演員。真正那裏邊兒就是“你幹什麼!”可能就這樣了,是吧,所以就開始練這些個功夫。
《海市蜃樓》、《秦俑》、《代號美洲豹》等等,漸漸地,於榮光片約不斷。1992年他正式告別京劇舞台,專心演電影。90年代,他主要在香港發展,先後與徐克、袁和平等著名導演合作,並且和林青霞、李連傑、梅豔芳、成龍等著名影星演對手戲。
程程:你在香港演了多少片子啊?
於榮光:有近百部吧。
程程:那什麼概念呢?
於榮光:十年近百部,一年就十來部。
程程:那這十來部,差不多是不是天天都在拍片兒啊?
於榮光:其實它這個,你按說香港的製作來講呢,我覺得速度蠻快,從業人員之專業,讓我們就是應該刮目相看吧。它跟我們很多現在見的那種不一樣。它很商業,然後計算的時間很準確,包括你上樓梯、下樓梯、車程、等車的時間都給你計算好了。
程程:好細啊!
於榮光:當時有最火的演員同期接8部電影。有個叫鄭裕玲的演員,叫“鄭八組”吧。我最多的時候有6部戲,同時拍,就這邊演的是這個,過一會兒又趕緊拍那個,又演那個,一天開6部電影。這6部電影可能是早上起來,如果是6點鍾開工,你這兒拍3個小時,下一個組又拍3個小時,然後再下個組可能拍6個小時,其實是24小時了,就基本上你沒什麼休息的時間。“嗒嗒嗒”就下去,睡覺在車上啦。然後可能就是三五天下來連澡都沒得洗個什麼的,找一個酒店,最近的一酒店,比如說我們在附近拍戲,我們到這個酒店來開個房間去洗個澡,趕緊地睡一會兒,然後再去。
程程:天哪!那麼苦你就這麼挨過來。
於榮光:也沒覺得苦。其實苦並不是在這些個事情,因為我是一個算是苦孩子出生吧,小時候受的那個京劇那個教育,然後在京劇裏麵練功的那些個東西的,與這個比起來那要苦很多。
1997年,於榮光開始全方位發展。當年導演、主演了22集電視連續劇《平安事務所》,並由此走上了製作人、導演的道路。
於榮光:人嘛就是不安分吧。我覺得我可能是一個不安分的人。做一個演員可能會很極致,很單一的把你這個演藝事業做得很好。但是因為我覺得電影是一個綜合的藝術,這個藝術不是靠一個演員一個導演或者一個攝影師就能把它做好的,它是一個群體的,所以它的知識麵要很廣闊,要知道所有的知識,比如說文學知識。那你要拍一個古代的作品的話,你對那些文學,對那些古代的曆史,你如果不了解的話,你肯定會演得很單薄。比如秦朝的戲,你演一個秦始皇吧,你連秦始皇都不知道是誰,你出來就擺兩個pose那種。當然現在很多人是這樣,我們不說。我就說我嘛,我覺得就不夠,就不夠深刻,最起碼你不夠像。那我就覺得,哥們兒也做做導演。我就開始嚐試,最初開始就是做武術指導。我這方麵是專家,我可以做武術,我在武術上麵,“導演,你不用管了,武戲我來拍。”
後來連帶武戲的那些文戲我也開始拍。所以就開始逐漸地從武戲開始入手,動作、打鬥,然後在裏邊加一些文戲。特別重點的,武戲得心應手嘛,重點去拍那些文戲,啟發演員啊,什麼這個那個的。所以有時候我自己演,這個要這樣那樣,就開始自己有算盤,準備做這些事情。慢慢準備好,然後就開始在這個同時呢,又去學燈光,學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