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蘭州的水(1 / 1)

蘭州的水,是黃河水“黃河之水天上來,地下來,深山大峽裏來,從唐古拉山,從雪域高原,從嵯蛾崎嶇的千山疊嶂中一路奔騰而來“她以遠古的激情和衝動,一路咆哮呼號,一路摧枯拉朽,奔湧前進,激蕩f彭湃,就這樣激情萬丈地來到蘭州,走過蘭州,流在蘭州,用她那仁慈的乳汁滋養著今古蘭州,成為蘭州世世代代的母親河,寬厚地養育著蘭州萬物!並使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看吧,十裏濱河,林木蒼翠,繁花似錦;萬裏絲路,車馬坦途,前景光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是《詩經》中的句子,詩歌生動地描寫了一群唧唧喳喳的水鳥歡快地聚集在河心綠洲,一些少男少女在青草河畔談情說愛。水是生命之源,人們自來緣水而居,自然萬物,因水而生存,而美麗,而繁衍,而幸福。水滋養著大千世界,生機勃勃,五光十色。水,綻放著千姿百態,風情萬種,生生不息。

蘭州人世代緣河而居!黃河就在身邊泊泊流淌!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人們天天守著黃河!似乎不愁沒水吃。尤其是改革開放經濟繁榮發展的現在,人們急功近利,抱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態度,大量就地取材,不斷“開拓進取”,超負荷地利用黃河水發電、灌溉、製磚製瓦、大造水泥高柱板塊,建築各種各樣的樓堂館所。但凡人之所涉,無不水電盈門,市區、街道、公共場所,徹夜燈火通明,那些人造的假山假樹假花假景,也是張燈結彩通宵達旦無比輝煌。何況還有那些常年的自流水,名目繁多的家機、家電……如此一來,那黃河變瘦,春冬斷流,實在地也就在所難免了。

人,常常是欲無止境,不知惜福。從電視上得知今春雲貴川遭遇百年大旱,看到那些龜裂的土地,幹旱的山川,焦渴的人們,還有那些攀爬在陡峭山路去深溝小溪背水的男女老少,禁不住揪心牽掛。忍不住要問(守著黃河過日子的蘭州,難道真是水源滾滾,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嗎)否!守著黃河過日子的蘭州城,其實水資源並不富足。睜大眼睛看看周圍那些植被脆弱的荒山禿嶺吧,邁開雙腳走近那些深溝大壑吧,你會看到一個幹旱缺水的甘肅,你會知道豪華樓堂歌舞升平的並不是人們生活的全部。翻開淺淺幾頁蘭州的飲水史章看看吧(位於甘肅中部幹旱地區的蘭州,遭遇幹旱缺水的日子並沒過去多久。透過淡淡的時光迷霧,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彎腰弓背、肩挑沉重水桶沿街賣水者的身影,蘭州人稱他們為“水客子”。

那些距今並不遙遠的“水客子”以擔水賣水為營生,並將這行當作為養家糊口討生活的正當職業,傳承延綿維持生計。“水客子”運水賣水,大多是靠一條扁擔兩個桶。他們從曲折蜿蜒的黃河汲取河水,裝滿水桶,沿著為方便居民往來黃河取水開辟的幾條“河水道”,出人於橋門、水北門輾轉往來,不斷把黃河水裝進高大的水桶,再擔著它們走進千家萬戶,一一倒人顧主的大缸水甕。當年蘭州城裏的道路幾乎全是土石路“幾條通向黃河的河水道也是坎坷不平,路麵難行。因為往來黃河取水的還有小康人家的騾馬畜力運水車,桶溢車灑道路泥濘時常可見。

“水客子”長年累月肩擔水桶奔走在河水道上“無論酷暑烈日“無論暴風驟雨,無論刀霜劍雪。夏天常是“無風三尺土,落雨一街泥”,冬天又是“風雪加水濺,路滑冰溜手腳寒”。逢到數九臘月,天寒地凍,河水結冰,“水客子”必須下河破冰取水,破襖單鞋肩挑水桶跌跌絆絆行進在疙裏疙瘩的路麵上,人倒桶破,車翻水流,牲口跌倒的事兒也屢屢發生。“水客子”拿命討生活,個中辛酸苦難實在不堪回首。

“水客子” 千辛萬苦擔來的黃河水,渾濁不清,居民不能馬上飲用,必須用明磯沉澱過濾,才能澄清食用。當時的人們用水節儉,把浪費水、糟踏水視為“罪過”,將珍惜水同珍惜糧食列人同等重要的位置。

飲水思源,人不能“好了瘡疤忘了痛”。當我們麵對熒屏,麵對西南同胞遭遇的特大旱情,我們不能不感恩我們的黃河,我們不能不反思我們的自私和貪婪,奢侈和罪過。我們必須認真改過,切實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真正珍惜每一粒糧食,每一滴水,真正尊重每一個生命和自己,由衷地感謝生活,感謝無私的天地慷慨賜予我們的每一份恩澤和福祉。讓我們的黃河母親永遠年輕,永遠奔流,永遠激情澎湃,浩浩蕩蕩,賜福於我們的蘭州。

聰明的讀者,留個問題給你大自然中存在兩種資源,一種是可再生資源,一種是非再生資源,水屬於那一種,你又屬於哪一種,蘭州的水又有些什麼不同,我想請你去探究,去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