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說的院是貢院,蘭州有貢院,但是創建貢院的曆史不長“貢院是什麼?貢院是清代舉行鄉試、會試的場所,簡單地說,就是官府設立的專供生員考取功名的固定考場“貢院的建造有一定規範,通常建立在城內東南方,大門正中懸掛“貢院”匾額,大門內有龍門,再向裏進是至公堂。龍門、至公堂之間有明遠樓。至公堂的東西側為“外簾”,至公堂後進有門,此門為“內簾”。貢院兩邊建有號舍即宿舍,以供應試者居住。
北京和大省份的貢院一般有上萬間,小的省份則數千間。然後以數百數十間排列成巷,統一采用《千字文》編號,比如天字第幾號,乙字第幾號,供應試者人內考試。應試者進人裏麵,就由監考人關上柵欄,直到考試科目全部考畢交卷結束才能離開號間。為了防止漏題作弊,貢院的外牆全部鋪上荊棘,因此貢院也叫“棘圍”。舊貢院在南京秦淮河一帶夫子廟附近還有保留,蘭州人有機會身臨其境去看看就全都明白了“中國古代有一套推薦人才的科舉製度,生員(即秀才)一般是隸屬本府、州、縣學的,若是通過考試升人京師國子監讀書的,則不再是府、州、縣的“生員”了,而是“貢生”。貢生的意思是)這個人是通過層層選拔挑出來的人才,就貢獻給皇帝使用吧!清代,會試考中的人就是貢士,殿試賜進士出身。但習慣上人們把會試考中的貢士,就直接稱為“進士”,成為進士就可以做縣官、州官,當老爺了。封建社會讀書就是為了做官,得到榮華富貴,光宗耀祖“所以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癡迷科考,期待中舉“因為一旦中舉,名利雙收,一本萬利,官本位嘛“蘭州的今天不等於昨天,蘭州的明天也不等於今天“不管怎麼說,蘭州以前就是個小地方“甘肅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省份,還是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事兒,原來一直是“陝甘”並稱,是隸屬於陝西管轄的。
當時雖然從陝西劃分出來,但是科舉考試卻並沒有“分闈”,不能獨立進行。甘肅學子的鄉試還是與陝西“合闈”,也就是放在一塊。具體地說,甘肅參加鄉試的學生要去陝西參加考試。臨近陝西的天水、慶陽、平涼的倒也罷了,河西敦煌、酒泉、張掖、武威的考生,或者臨夏、隴南的可就苦慘了。那時候沒有汽車、火車、飛機,也沒有方便麵、礦泉水等快餐食品,考生要自帶口糧、盤纏。俗話說“腰裏沒銅,不敢遠行”。長途跋涉,即便家境好的也少不了車馬勞頓,提前準備“趕考”。家裏條件差的隻能“知難而退”,放棄大好前程。甘肅過去有多少考生苦於貧困無助而鬱鬱寡歡終不得誌?我們不知道。但這種情形自從獨立行省的1666年到1875年,一直持續了209年沒有貢院,沒有考場,勢必影響人們的學習積極性,考試的積極性,科學文化發展自然會落後。現代社會愛說競爭,其實中外古今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競爭。無論何時何地何種的競爭,說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一個缺乏培養人才的環境,一個缺乏人才的地方,競爭是沒有資格,沒有底氣,也是沒有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