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蘭州的樹(1 / 1)

蘭州的樹!種類繁多!品種多樣“如今改革開放!全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村子裏的樹木花草也都插上了翅膀!長上了腿腳!乘火車駕飛機坐輪船蹲汽車!這裏走那裏挪!完全憑借人們的心願和財力“樹木走南闖北!縱橫江湖!想在哪裏安身立命!就在哪裏落地生根,繼而開枝散葉,傳宗接代,生生不息“所以,如今若問蘭州的樹木多少,品種幾何,一時半會兒還真難給人以準確的答複“作為一個蘭州人,隻能籠統的說,江南有的,蘭州也有,沿海有的,蘭州也不缺,大河上下,長城內外,但凡有緣蘭州,適應蘭州水土氣候的都可以、或者已經在蘭州安家落戶畝壯成長了“翠竹鬆柏寒梅玉蘭就不用說了,那些稀奇古怪的西洋東洋的樹種盆景,祖國東南西北中的奇樹古木,有的落腳高堂大舍,有的寄身樓台山莊,溫室養育,汁水澆灌,或依山傍水,或花鳥為伴,或棋樓茶肆,或文人墨客,或高朋滿座,皆怡情益智,四季蔥翠,風光無限“若置身其中,還真叫人春秋不辨,冬夏迷離呢“可是,樹不僅僅是樹,還是曆史文化,故鄉家園“概括來說,是一種地方人文標誌“遊子千裏,鄉愁如撚,每每思念故土家人,也會想念家裏那棵樹,那棵結滿童年果實,那些記憶家人親情,那些令人評然心動搖曳心靈情感的碎葉柔枝“林林總總的蘭州樹,究竟哪些最“蘭州”,最“文化”?筆者以為旱柳古槐、古榆、古梨、古棗、古桃當資格老道,曆史悠久“蘭州位於黃土高原中部幹旱地區,自來黃土豐厚,幹旱風大,雨水稀少,河水深邃,先天水源不足,抗旱耐寒,適應性強的樹木首當其衝“旱柳旱柳耐嚴寒,抗風沙,不畏烈日風暴,具有頑強的抗幹旱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它們既是久居蘭州的原始古樹,也是久居隴原和廣袤西北大地的原始古樹林木。在蘭州,旱柳分布很廣,至今在濱河路、五泉山、紅古、西固各處依稀可見。雖然它們老氣橫秋,肢體殘缺,有的以水泥補之,但隻要一息尚存,仍舊勃發不止,春吐柳絮,夏蓬濃蔭。

它的枝條成活率高,易於繁殖生養。因此,曆代領治甘隴的首腦,凡抗旱植樹,具首選旱柳。清朝陝甘總督左宗棠收複西域,治理甘肅,也曾經號令兵丁百姓廣植旱柳,還留下一段家喻戶曉的“左公柳”的佳話,流傳至今。

古槐槐樹由來已久,它美觀大方,花朵成串,潔白芳香,不僅可以人藥,若遇荒年災月,還是災民上等的填腹救命之物。蘭州古槐曆盡滄桑,存留不多。前幾年七裏河、城關區、東崗尚有幾株,有的標明唐槐,有的標明清代。而更多的則是它們的子孫後代,有的成為我們的綠化樹,長在馬路兩邊,有的遍布隴原的山山水水,枝葉繁茂,綠蔭重重,令人依戀不已“古榆榆樹也是遍及全國的古老樹種,在蘭州也是樹中的老祖宗“榆樹的紋理細膩,質地堅韌,其主幹不僅可做棟梁亭柱,而且還是冷兵器時代弓弩箭鏃的優良材料“至於它的枝葉,誰都知道這榆錢榆葉不但可觀,而且還是人間美食,既美味可口,又解饞充饑“古梨梨樹是最適宜在蘭州生長的樹種“年老的古梨,年幼的梨苗,不但城區隨處可見,而且輻射周邊各個縣區“遠的不說,就說皋蘭什川那一田田雄偉高大的梨樹,一人合抱尚不足連手“它們的經曆,它們的年歲,足以教人懂得什麼是不朽,什麼是偉岸,什麼是渺小,什麼是短暫“起始於2004年的梨花節,讓這裏古木逢春,煥發出與時俱進的美麗燦爛和時代青春。

古棗棗樹是人們的幸福樹,它形體曲美隆虯,極富生機和活力,水土適應性強,不僅廣植於蘭州,而且隴上西北旱原各地都有分布。

棗子的果實味道醇厚,補陰壯陽,老少皆宜。蘭州一帶最具代表意義的,當屬劉家峽那眾多的棗林棗園了。

古桃桃樹是中國曆史悠久的果木,桃樹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人類的神話世代。讀過“誇父追日”的人,都知道誇父那柄化作桃林的手杖。

蘭州的古老桃樹不少,直接用桃樹作為地名的也有不少,如“桃林園”

“桃樹坪”“桃園鎮”等等。那些零星的桃樹就不去說了,蘭州安寧的那千畝桃園,相信不少人都曾身臨其境,或者品嚐過那馳名中外的白紅桃,那清爽可口的滋味,年複一年也不會抹去。

蘭州那些幾畝、幾十畝、上百畝的桃林桃園生生不息,代代相傳,誰能說得清它們又將給子孫後代多少情趣與夢幻(那些品種多多的桃林桃子,又包含著多少男女情愛纏綿生離死別“個中的悲歡離合,憂愁;樂又有幾多!我們無須考證!也不枉揣測。而今隻知道蘭州古老的桃樹留給我們的絕不僅僅隻是甘甜,隻是美味。

蘭州的古樹,種植在蘭州蒼茫深厚的土壤中,種植在蘭州人豐富的情感和心裏。蘭州人愛樹,“拿上一本書,坐在樹底下,邊喝茶,邊看書,你說舒服不舒服”,就是蘭州人樹下生活情趣的一種寫照。

蘭州的樹很多,蘭州的古樹卻並不多,讓我們都來珍惜這些為數不多的曆史文化之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