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看來,家在蘭州,與家在廣州,家在北京,家在上海,家在蘇州杭州、福州,到底還是很有些不同。這些地方的人來到蘭州,常懷著江南溫柔之鄉的詩意或情愫對蘭州街市的名稱望文生義,產生豐富的聯想。九十年代初,我在小西湖附近遇到兩個前來蘭州遊玩的年輕人向我問路。末了憤懣地抱怨說:“下了火車,就看公交路牌,直奔蘭州天下美景‘小西湖結果大失所望。”他們鄙夷地說:“哼,連一窪窪水都沒有的地方還叫小西湖,也隻有蘭州了。”
我聽了,臉上直發燒。
其實蘭州的小西湖早先還是有的,不過那得追溯到五百年前的明代,但是此時確實不見有水的“小西湖”了。建了個公園,牆是仿古建築(即白牆上頂片綠瓦“,內裏是茶園供人休閑,有茶點、小吃、還有娛樂的麻將、撲克、牛角牌。早先有水的蘭州小西湖,其曆史可追溯到明洪武初年肅莊王朱模蘭州鎮藩的時候。那時的小西湖,水草汪汪,荷花田田,山光水色,魚滿湖塘。王公貴胄還可以湖中泛舟,采蓮歌賦。相比之下,這小西湖是幹旱有餘,水色不足,太過走形,確實名不副實,令人汗顏。
大概類似兩位青年遊客的事情時有發生,2006年政府對小西湖公園進行了改造,把相鄰軍區總院的那一汪湖水劃歸了公園,又重新規劃布置了園林,開辟和重建了一些景觀,湖光山色,秀木林立,頗具特色。
2008年正月,國家領導人胡錦濤主席前來蘭州視察,還在這張燈結彩的西湖公園與市民親切見麵,共話新春,隨即小西湖公園也光芒四射,別具風采。
家在蘭州,認識蘭州,了解蘭州,建設蘭州,實在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提升蘭州品味,建設“首善之區”,真的不是說說而已。要想聲名遠播,必須真抓實幹,名副其實,達到張口一說,人家就朝你翹起大拇指,眼裏流露的是水汪汪亮晶晶的羨慕和敬意“那時“騎著狼,放著羊,懷裏揣著牛腿當幹糧,肩上扛著獵槍,書包就掛在槍口”,不用解釋,人們也會笑得嘴角扯到腮幫上,盡情享受哈哈大餐了。
“東南形勝,江武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巇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這是宋代宋詞名家柳永的《望海潮》,今天引用在“家在蘭州”中,細細品讀,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