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在孩童時期重現的圖騰崇拜(4)(1 / 3)

我們知道,小孩子對動物的觀念有許多和原始民族接近的地方。小孩子們並不像大人一樣很自大地將自己和動物進行武斷的劃分。他們常毫不猶豫地讓動物們擁有和他們同等的地位。同時,由於他們能夠毫無拘束地承認自己身體上的自然需要(例如,餓時即要求吃喝等),因此,使他們覺得自己似乎比兄妹們更相近似於動物。

不過,有時候,在小孩和動物之間仍會產生許多奇怪的隔離現象。小孩子會突然對某一類的動物產生畏懼心理而避免觸摸或注視他們。這種對動物的恐懼症可能就是在小孩早期中最先產生的神經症了。通常,這種恐懼症所針對的對象大多是小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同時,它與任何單獨的特殊動物無關。一般而言,一個生活在小鎮上的小孩子,他們所懼怕的動物往往不會超出下列所舉:狗、貓、烏(較少)及出人意料的小動物(如甲蟲和蝴蝶)等。也有一些小孩,他們恐懼的對象是從圖書故事中所得。在某些少數例子中,我們甚至可以發現將不平常的動物作為懼怕對象的原因。在此,我必須感謝阿伯拉罕(KarlAbraham),他告訴了我一個有益的例子。當他在分析一位懼怕黃蜂的小孩子時,他提及那位小孩子已經向他解釋道,因為黃蜂的條紋使他想起了野獸中最可怕的老虎。

然而,正是因為小孩子處子一種不成熟的時期,導致了我們並沒有深入研究小孩的動物恐懼症——這無疑是一種遺憾。因此,我無法說我們對這種疾病的研究已經徹底,或者能把它總結成一個一般性的原則。不過,有若幹對較大動物的恐懼症已經具有分析和研究的價值。在它們之中似乎都具有一個共同點:病人都是男孩子,在他們恐懼的深處裏都與父親有關,動物隻不過是恐懼父親的一種轉移。

毫無疑問的,每一位具有精神分析經驗的人都會提到如前所述的結論。我打算在這方麵列出幾個較詳細的例子。我首先要提到一位對小孩神經症有極深了解的伍爾夫(M.Wulff)博士。當他在對一位9歲小孩所患神經症的治療中,會經常提及該小病人在4歲時曾患上了對狗的恐懼症。當他看到一條狗由街道跑過時,即唏噓並且大叫:“可愛的小狗,不要咬我……我將做一個好孩子!”對於的名稱用在自己或部落身上?做一個好孩子”,他意味著“不再玩‘小提琴’”,即不再玩弄生殖器。“小孩子對狗的恐懼症,”伍爾夫接著解釋道,“實際上是恐懼父親的一種替代,因為從他大聲呼喊:‘小狗,我將做一個好孩子!’即指‘我不再玩弄生殖器’。看來,這些都意指著父親,因為父親禁止他玩弄生殖器。”伍爾夫同時對此又加了一個詮釋,使他的看法和我的觀點完全一致,並且,對類似這類的神經症做了一個聰明的解釋:“這種恐懼症(指對狗、馬、貓、雞、鳥或其他家畜的恐懼症),就我的觀點來說,就像夜驚一樣,是小孩時期常發生的事情。在經過詳細的分析之後,我們將發現小孩對動物的恐懼隻不過是對父親所生恐懼的一種替代罷了。我並不急於堅持將這種機製廣泛地推論到對老鼠等的恐懼症上。”

最近,我發表了一篇《對一個5歲男孩恐懼症的分析》的文章,其中的材料是由該男孩的父親所提供。我的小病人漢斯患有對馬的恐懼症,因此,他拒絕外出到街道上。他聲明,他害怕馬會進到屋裏咬他,因為他曾經希望馬跌倒(即指死亡)。在經過一再的努力使他對父親的恐懼消失後,整個情形也就明朗了,原來他曾暗中希望他的父親能夠離開(出外旅行或死亡)。因為,他認為父親是和他爭取母親喜愛的競爭者(母親是他那種朦朧性愛萌芽的對象)。到此,我們已知道他正陷入我們稱為“伊底帕斯情結”的感情衝突中(即男孩子對父母親的態度),也即是神經症的核心所在。從我們對小漢斯的分析中,我們發現了一個與圖騰崇拜有重要關係的事實——即在那種情形下,小孩子們把某些對父親的感情替換到動物身上了。

我們可以通過分析而探索到與這種替代作用有關的線索——偶發的事件和具有特殊意義的事物。同時,它也可使我們找出隱藏於這種替代作用下的動機。一般而言,在小男孩與父親競爭母親喜愛的過程中,要使他對父親的敵意毫無保留地發泄是不可能的。因為他首先必須克服長期以來對父親所建立的那些仰慕和親近的情感。在這種情感的矛盾中,為了減弱內心的衝突,於足他開始尋求一個父親的“替代物”來發泄他的敵意和恐懼。不過,這種替代作用並不能使心理的衝突消失,因為,它無法很清楚地劃分愛和憎恨兩種情感。相反,這種衝突往往一ft延伸到替代物身上。例如,小漢斯除了恐懼1匹之外,他還對他們保持著傾慕和興趣。到他的焦慮開始逐漸降低時,他開始學著馬匹的樣子——像馬匹一般跳躍,同時,咬著他父親。在治療的另一個時期裏,他又再一次用其他的大動物替代了他的父親①。

[①在他的對長頸鹿的幻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