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譯後記(1 / 1)

初識馬丁·邁耶先生,是閱讀他解析廣告的一本經典書籍,當時便對作者縱筆馳騁、不拘一格的風格,印象頗深。之後由於翻譯本書,與邁耶先生有了一些文字來往,對他的了解也逐漸增加。

馬丁·邁耶先生一直保持著對社會的敏銳觀察和思考,他涉獵廣泛,勤於探訪,筆耕甚篤。在這本《美國商業電視的競爭》中,他采用紀實手法,以大量詳實的案例、資料和數據,展現了美國電視業尤其是三大電視網在競爭中不斷發展的全景。他深入到曆史的深處,遊走於各種電視機構、人物、節目、運作方式的細部,用一種敘事性語言,將一些複雜或瑣碎的事物,比如FCC的規製、晚間新聞競爭、廣告時段購銷、節目製作過程、直播調度方式等等,變成感性十足而又理性畢現的文字,字裏行間不乏灼見,也不乏批判的鋒芒。例如他指出,電視“是一項產業,資金和勞動力通過令人驚奇的市場而得到回報。”這個觀點不僅在前言中開宗明義地提出,而且成為貫穿全書的基調之一。而“政府利用經濟杠杆對市場進行調節,要比不停地告訴人們應當做什麼更有效”(第13章)。他還認為,娛樂本身並不一定就不真實,藝術家和新聞記者都在努力傳播關於現實的某種東西,著名電視新聞主持人克朗凱特本身就是娛樂業的一部分,他的薪水已經趕上了娛樂界的明星(第8章)。他始終以美國電視業為評述目標,但又時常以英國廣播公司(BBC)和當時的法國廣播公司作為參照,對公共廣播多有褒揚。

本書保持了邁耶先生一貫的風格,旁征博引,揮灑自如。書中除大量使用各種典故和俚語外,法語、德語詞彙也頻頻出現,人名、地名十分龐雜,這大大增加了翻譯和注釋的難度和工作量。此外,原書還夾雜著許多用括號形式添加的內容,以作補充或注解,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我們在翻譯時大都將其轉換為一般行文。

本書初譯由肖弦弈(第1~8章)、和軼紅(第9~14章)完成,劉燕南主持並通譯全書。展江教授和他兩位能幹的助手張金璽、趙剛,以及本書責編歐麗娜編輯,對全書進行了認真校注,趙麗芳也參加了部分校注工作。本書的翻譯出版,得到不少朋友、同事和相關人士的關心和幫助:中國傳媒大學電視係孟群教授對本書技術性內容進行了審閱;文衛華、曾祥敏、魏麗雯、韓亞非、劉曉晨等師生提供了一些專業參考資料;馬曉星為聯係本書翻譯出版事宜出了不少力,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蔡祥社長也給予了諸多支持,在此一並表示衷心感謝。

限於時間,也限於學識和水平,書中錯誤之處在所難免,祈望各位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劉燕南

2006年10月於美國南加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