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壯族歌圩習俗(2 / 2)

歌圩以青年男女倚歌交情擇偶和賽歌賞歌為核心內容。參加者以未婚青年男女為主體,中老人和小孩亦來遊樂助興。前來趕圩的人少則一兩千,多則上萬。逢歌圩日,小夥子和姑娘們都穿著節日盛裝,男攜禮物,女揣繡球,三五成群,結隊前往歌圩場地,尋找別村的青年,對唱山歌。有些地區在對歌前,要抬著劉三姐的神像繞行歌圩一周,祈求歌仙賜予歌才,保佑人人得償所願。有的地區則是姑娘們搭起五彩繡棚,招待前來的小夥子,雙方邊對歌、邊審度對方人品和才華等。通常由男青年先主動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後,便唱“見麵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應答,再唱“詢問歌”;然後是表達親近之意的“愛慕歌”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一路唱過來,雙方就從芸芸眾生的“海選”狀態基本上過渡到初步鎖定目標階段。以歌為媒,歌圩結束時,戀情才真正開始,相互間有了一些惺惺相惜之情,於是相約著下次歌圩再會。

在賽歌賞歌活動中,主要有盤歌、猜歌、對子歌、故事歌和別具特色的搶歌、鬥歌等。內容涉及社會生活、倫理道德和戀愛婚姻,甚至是天文地理、神話傳說等等,幾乎無所不唱。這邊問:

什麼結子高又高?什麼結子半中腰?什麼結子成雙對?什麼結子棒棒敲?

歌聲一停,那邊馬上對答出:

高粱結子高又高,五米結子半中腰,豆角結子成雙對,收了芝麻棒棒敲。

對答的順暢巧妙時,圍觀的人都為之振奮。一方被問住略有緊張時,身旁見多識廣的老年人會忍不住點撥一二,幫助化解難關。

除對歌外,歌圩上還有拋繡球和碰彩蛋等傳統習俗。拋繡球時,男女對列,姑娘向意中人拋出繡球,男方如果中意,就在繡球上綁上禮物,擲還給女方。彩蛋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用作傳情之物。小夥子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如果姑娘不願意和他做朋友,就全握住蛋不與之碰;如果有意往來,雙方就露出彩蛋相碰。蛋碰破後兩人同吃彩蛋,就算揭開了愛的序幕。

歌圩期間,還伴有戲劇、曲藝和體育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圩場周圍,攤販雲集,各種日用百貨、布匹和糕點等吃用俱全,經濟交易活動也很活躍。俗語有“飯養身,歌養心”之說,壯族歌圩習俗對此做了個精當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