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回 真假楊延昭(1 / 3)

京城護衛戰結束後,八千歲趙德芳從相州節度使張開的密報中得知,三關將士嘩變的真相。心中既怒且驚,密奏真宗道:“臣已查明,月前王欽若派其內侄賀三寶去三關擔任‘臨時大帥’。賀下車伊始即更換五營官長、巡哨統領,更為甚者,竟以‘對長官言語不恭’的莫須有罪名問斬楊興、孟良等朝廷大將,激起三軍嘩變,數萬將士四散無蹤、、、使固若金湯的三關變成廢墟。這就是馬圖溫部能輕易突襲京城的原因。萬歲!如此重大的軍情,王欽若隱而不奏,其用心望聖上三思!”真宗聞言色變,拍案大怒曰:“王欽若奏請派人去三關,朕堅不同意!他如此行事,其心可誅!朕立即拿其寸斬!!”八王道:“聖上息怒,本宮以為:假使王欽若是遼奸,馬圖溫全軍覆沒之真相他必然不敢向遼實報。韓昌必誤認為大宋放棄三關乃是誘敵深入之計,朝廷除楊家外,還有與之抗衡的將帥。致使其決策時首鼠兩端、不無顧忌,延遲其大舉進犯的時間。如果斬了王欽若,王的黨羽必然向遼傳告實情、、、淌若韓昌冒險出兵,何人可抵?是故,請聖上暫對王賊裝糊塗,以後再作處理。”真宗思忖有頃道:“朕即下旨:令張開、楊光美密切注意遼軍動向,隨時準備打仗;令工部修複天波樓褒獎楊家;立即赦回楊延昭商議抗遼方略。”

卻說楊延昭在梁王府與柴宗訓閑談,梁王道:“趙家自**‘杯酒釋兵權’始,曆代帝王都是奉行‘用著人時靠前,用不著時靠後’的權術。對武職大臣尤是如此!天波樓的被拆就是明證、、、說實話,這樣的皇家實在沒有再保他的必要!賢弟不如悄悄回汴京,將府中人都遷來雲南,從此不管他趙家的閑事。以保老太君安度晚年,楊家子孫延綿。”昭道:“王兄用心良苦,言之成理!延昭何嚐沒有斯意?隻是太君感先帝對楊家的恩重,不願辱沒楊家的忠義之名,定要劣弟繼承父誌,誓保宋朝廷平安,唉!王兄的美意隻有心領了!”梁王道:“那兄弟就耐心在此修身養性吧!過幾天我陪你去大理遊玩!”

一日門官來報,有人來訪郡馬。楊延昭迎出見是故交任堂惠,心中大喜,相攜上街酒樓言歡。坐定後延昭道:“賢弟何以知道愚兄滯留王府?”任堂惠道:“自從京城一別,弟南返歸家後,一直謹遵兄囑,不再外出經商,僅偶與朋友聚酒而已!前日,在王府行走的拜弟段明告我,兄已與王爺郎舅相認,故弟急急趕來探望。六哥既到雲南何以不去小弟家中一聚?”延昭道:“此事說來話長。”就將別後許多經曆講述一遍,末了道:“本待將事情安排妥當即去貴府,不想弟竟先來,哈哈!如此豈不少了愚兄四處打聽的麻煩?明早即同弟回家如何?”任堂惠大喜。

次日,楊延昭告知梁王,即與任堂惠到威寧。在任家,任堂惠招了不少諸親好友與楊延昭聚飲。大夥用當地方言交談,唔唔呀呀十分難懂,任堂惠不斷從中作翻譯,楊延昭覺得特有意思,就跟著大家學了不少方言。偶在官話中帶上幾句方言,引得大夥哈哈大笑,很是開心。在任家待了月餘,竟然學會了雲南普通常用語。楊延昭的臉型、身材、與任堂惠長的如出一模,二人年齡恰也相當,當年在汴京,任堂惠就假冒楊延昭去火塘寨葬延嗣,使真延昭能在同時分身出現在斧頭崗,報仇雪恨。任堂惠的朋友們見到楊延昭後,對二人長相雷同也驚詫不已,戲稱任堂惠謂‘假楊景’。任的妻子劉氏也湊趣,為二人縫製了兩套一模一樣的罩袍、頭巾、快靴。二人一穿上,就連任堂惠的兒子‘任金童’也分不清,那個是父親,哪個是楊伯伯。一天,二人外出遊玩,楊延昭先回到家中,劉氏竟誤以為是丈夫回來,要親手為楊延昭寬衣、、、、、、為了避免再鬧笑話,劉氏在任堂惠的袍上加繡了一個‘惠’字,在楊延昭的袍上繡了一個‘景’字,作為自己區別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