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賽火神’孟良在軍需官那裏領了一千兩銀票後。滿懷信心趕赴山東。沿途打聽,幾經周轉終於找到天王山下。近前一看,不由失笑道:“真是見景不如聽景!在江湖上名氣挺大的天王山,竟然不是山,甚至連嶺也算不上。隻不過是方圓十幾裏,高僅十多丈的黃土崗而已!”因山及人,心中對穆天王的敬慕頓時下降八分,甚有瞧不起之意。
孟良不知,此地數十年前確實是一座荒墳累累的亂草崗。崗上土質貧瘠,堿性大,不但長不成莊稼,就連荒草也象禿子的頭發,稀稀落落沒幾根。當地的少數有心人,或許聽說過此崗原是數百年前魯國的一個王陵外,連官家也不知有這麼個地方。二十多年前,曹州兵馬都監‘穆羽’得罪了潘仁美,罷官歸鄉途經此地。在崗上休息時,偶到酸棗蓬中中方便,驚喜地發現了兩棵千年難遇的降龍木樹。於是,歸故裏之念隨止,用重金賄賂當地官府,買下此崗做私人宅基地,建房圈圍定居下來。穆羽昔日在軍中作戰勇敢,貌似傳說中的托塔天王李靖,被同伍笑稱穆天王,穆羽亦默認其綽號。買了土崗後,隨命名叫‘天王山’。崗上宅院對外稱‘穆柯寨’取意因樹建寨的意思。那兩棵奇樹就圈在做為花園的後院。剛開始,寨中隻有隨行的十幾名家丁,後來,原軍中屬下幾名把總、親兵來投,穆羽都收下,分派他們作寨中管事或執役人員。穆羽喜仗義助人,在江湖素有善名,有不少無處可去的江湖浪人、失意的武職官兵、甚至避禍逃難的綠林人物幕名來投,他是來者不拒,一概收下。寨中很快發展到五百餘人,其中,武藝與焦、孟二將不相上下的矯矯者就有十二名之多。穆羽既不打家劫舍,也不保鏢經商,收留這麼多人無事可做。就組織他們每天運黃河沙土上崗改善土質,種植糧食、蔬菜,圈養家禽、家畜,以求自給自足。也許是天意吧!在寨中搞土建時意外挖著古時窖藏,得珍寶甚巨,從此不慮養寨錢財。隋納管賬先生曲夫子的胞妹為妻,生有兩子一女。長子穆銅,次子穆鐵,從小送少林寺學藝。女兒穆桂英也由恒山‘靜心’師太帶走為徒。那年,山東地麵大旱,寸草不生,餓殍遍地,到處可見逃荒者拋棄的孤兒、女嬰。天五穆羽善心大發,在寨中新建一座‘養孤堂’,收留棄嬰孤兒。消息傳出,周圍百裏地的棄兒,甚至家貧不願養的女嬰都往穆柯寨送,月餘時間就收了千二百人。一時,大善人穆天王的義舉在江湖廣為流傳,穆柯寨名聲大噪。
經過十幾年的培養、訓練。第一批的六百名男嬰,四百名女嬰已成大人,做了穆柯寨的鐵杆親兵。待他們成年後,天王穆羽安排他們結對婚配,安家生子。所生子女與每年不段送來的孤兒一起接受訓練、、、、、、二十多年過去,穆柯寨已發展成人強馬壯、兵精將勇的小獨立王國。天王穆羽擔心樹大招風,一麵交好地方官府,一麵設法把崗周圍的千百畝良田買下,蓋了三處田莊,令寨中學武不成、讀書不就的孤兒夫婦專事種田、養殖。嚴格規定寨中人不得在外麵持強惹是非。所以,穆柯寨與官府、綠林道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安居無事。
去年,穆桂英藝滿回寨。天王穆羽把寨中事務交女兒掌管,帶二子遠赴蓬萊訪友,為長子穆銅連姻,轉眼已走了一個多月。這一天,穆桂英在家中無事就領著青桃、綠杏、黃梨、紅棗四大隨婢,由管家穆瓜帶二十名女兵陪同下山圍獵。天王山,崗不高、林不深,自然存不住大野獸。不過,周圍數十裏都是穆家私產,行人罕至,天王山周圍二裏之內都是荒草、矮樹叢,是故,狐狸、山雞、野兔、飛鳥不少,也有野豬、黃狼出沒。穆桂英正在箭無虛發地射獵野兔、山雞,忽聞空中雁鳴,抬頭仰望,隻見一群大雁列行南飛。穆瓜道:“南歸之雁肉最肥,可惜打不下來!”穆桂英道:“這有何難!”挽弓連珠三箭射去,有兩隻應鉉而落,一隻帶箭慘叫低飛而去。喜的穆瓜手舞足蹈地高喊:“丫頭們!追呀!”大丫頭穆青桃拍馬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