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管理日誌61(1 / 2)

十二月大匠無棄才 第三周

星期一

借助外力舟航之絕海也,必假橈楫之功;鴻鵠之淩雲也,必因羽翮之用;帝王之為國也,必藉匡輔之資。

——《帝範·求賢第三》

【譯文】

船要渡過大海,必須借助劃船的工具;鴻鵠要淩雲翱翔,必須依靠羽毛和翅膀;帝王治理國家,必須借助能夠匡輔國家的賢才。

【筆記】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大廈之材,非一丘之木;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價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隻狐狸腋下的皮毛製成的;建造一所大廈的木材,不是一座山上的樹木就足夠了;將天下治理得太平,不是一個人的謀略就可以實現的。身為國君,希望自己的國家疆域綿遠、繁榮昌盛,就必須廣泛地借助賢才的智慧和力量。如果獨斷專行、剛愎自用,導致眾叛親離,那麼即使想有所作為,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劉備三顧茅廬拜謁諸葛亮,諸葛亮出山後,輔助他平定蜀地,開創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麵。唐太宗認為,人才比金銀珠寶更珍貴——“照車十二,黃金累千,豈如多士之隆,一賢之重”。由此可以看出,管理者要成就卓越的事業,必須借助傑出的人才。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為組織引進人才。

星期二

任人與用人明君旁求俊義,博訪英賢,搜揚側陋。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

——《帝範·求賢第三》

【譯文】

英明的君主廣泛地招攬俊傑,博訪英明賢達的人才,連隱僻鄙陋之處的人才都想方設法尋找出來。隻要是有用之才,就不會因為他出身卑賤而不用他,也不會因為他受過侮辱而不尊重他。

【筆記】

伊尹隻是一介奴隸,卻受到商湯的重用;周文王沒有因為薑子牙窮困卑賤、年歲已高而忽視他;管仲曾用箭射殺過齊桓公,齊桓公卻不計前嫌重用他……類似的事例不勝枚舉。綜觀曆史,我們不難發現,成就大業者都是愛惜人才、不拘一格任人用人的高手。管理者如果自恃位高權重,獨斷專行,則必然導致眾叛親離。事實上,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永遠是雙向選擇。“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統治者如果隻顧牟取私利,肆意損害民眾利益,最終結果就是被推翻。在組織內,如果管理者不具有愛才、惜才意識,部屬就會喪失積極性,隱藏自己的才華,不願意施展。對於企業也是如此。例如,比爾·蓋茨每天最樂意做的事是打電話給全世界的IT英才們,邀請他們來公司參觀,共謀大業。他視人才為企業的根本。鬆下幸之助說自己的公司是“製造人才的公司,順帶製造電器產品”,充分表露出他重視人才的思想。第一,樹立愛才、惜才的意識。第二,在組織內建立合理的晉升機製。第三,寬容犯過錯的員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再給他們一次機會,讓他們用成績證明價值。第四,善於發現底層人才。

星期三

知人善用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製木,直者以為轅,曲者以為輪;長者以為棟梁,短者以為栱角。無曲直長短,各有所施。

——《帝範·審官第四》

【譯文】

明智的君主任用人才,好像能工巧匠選用木料一樣,直的就用它做車轅,曲的就用它做車輪;長的就用它做棟梁,短的就用它做拱角。不管是曲的直的,還是長的短的,都能派上用場。

【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