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趣說嵌兔聯
兔走烏飛,地下相逢評月旦;雁去燕來,途中偶遇說春秋。
這一聯流傳於長江沿岸。兔因身體潔白,又傳說月亮中有搗藥的“兔兒爺”,故成為月亮的代稱;漢代王充《論衡·說日》中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烏又成為太陽代稱。兔走烏飛,感歎時間消逝之快,古籍《傷時行》中就有“兔走烏飛不相見,人事依稀速如電”句,意思是說時間就像電流那樣迅速。
雁去燕來,雁和燕都是候鳥,一個冬來春去,一個春來冬去,途中相遇時也訴說起時間真是太快,眼看又是一年。以此感歎時間流逝,正是一副妙聯趣對。
西望關中,百戰十年空烏兔;北臨錦上,千秋一例感龍蛇。
這是山西介休韓信祠內的一副對聯。“西望關中,”指漢中和巴蜀,“北臨錦上”,指綿山,即現在的介山,在山西介休縣東南。“百戰十年空烏兔”,意即韓信雖然用兵如神,但最後落得個橫死長樂宮。“千秋一例感龍蛇”,是說蕭何曾經月下追韓信,竭力挽留他為漢軍出力,向劉邦保薦,拜為大將;最後仍然是蕭何,與呂後定計,將韓信誘騙斬首,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敗均由蕭何而定,千古一例。
虎皮褥蓋學士椅;兔毫筆寫狀元坊。
明朝神童戴大賓,5歲時由父親背著考上童學士。戴大賓才思敏捷,出口成對。鄰村有位塾師想試探虛實,專來家探訪。塾師打過招呼後,遂以戴大賓座椅為題,出了上聯,“虎皮褥蓋學士椅,”圖為這張椅上鋪著一張虎皮褥子,戴大賓正在伏案寫字,即以自己的手中之筆應對:“兔毫筆寫狀元坊”,塾師驚訝,忙說:“下聯天成,妙手而得,奇才,奇才!”水月觀魚躍兔走;山海關虎嘯龍吟。
此聯流傳於四川武勝縣。武勝縣龍女寺的河對麵有個“水月觀”,常年有人觀瞻,有一名士見觀下魚兒嬉遊,觀後林中野兔奔跑,心想一聯:“水月觀魚躍兔走”,可一直未想出理想下聯。直到第二年,他來到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靈感頓發,得出下聯:“山海關虎嘯龍吟。”這下聯盡管一年未想成,但事後得出,聯意雋妙,音韻和調,通俗生動。
赤耳銀牙白玉兔,望明月,臥青草池中;烏須鐵爪紫金龍,駕祥雲,出碧波洞口。
這是兩廣、雲貴流傳的周漁璜的故事。周漁磺貴陽人,康熙年間進士。
江南有碧波洞,景致奇特,進洞遊玩,必先經涼心亭,由此亭乘船進碧波洞。一天周漁璜來此,當地一書生把住亭口說:“赤耳銀牙白玉兔,望明月,臥青草池中;請先生續聯,否則不能進洞。”周漁璜環視,發現此上聯正是碧波洞前一景:一座由白玉石雕琢的大耳朵白兔,臥在青草池中仰視明月。而同時發現碧波洞口,正有雕塑金龍昂首,鐵爪黑須,周圍祥雲襯托,於是隨口對出:“烏須鐵爪紫金龍,駕祥雲,出碧波洞口。”輕鬆灑脫,工整貼切。書生忙叫人將船劃到對麵的碧波洞。
蠶作繭,繭抽絲,織就綾羅緞匹;兔生毫,毫紮筆,寫出錦繡文章。
這是江南神童吳文的故事。有年養蠶時節,吳文家來了一位讀書人,看到吳家的蠶正在吐絲作繭,聯想到身上的衣裳,吟道:“蠶作繭,繭抽絲,織就綾羅緞匹;”正在房裏寫文章的吳文聽到了,應聲對出:
“兔生毫,毫紮筆,寫出錦繡文章。”讀書人以為有個大秀才在屋裏,推門一看,卻是個七八歲的小孩,大吃一驚。
宋人方守株待兔;大道以多歧亡羊。
這是1949年1月,郭沫若由香港赴北京,途經沈陽時,應東北文物保護委員會之請,為東北圖書館所撰的一聯。現珍藏於遼寧省圖書館。
守株待兔,語出《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上聯要人們以守株待兔者為訓,刻苦讀書,不要希圖省事,幻想走捷徑。
多歧亡羊,語出《劉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使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眾?鄰人曰:‘多歧路’。既返。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返也。”後以“歧路亡羊”比喻事理複雜多變,沒有正確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下聯告誡人們:讀書,做學問,不可盲目從事,應有明確的方向。這副對聯,含蓄不俗,意旨幽遠,啟人深思。
郭老一生寫過許多對聯,此聯可見郭老學問高深,胸懷寬廣,見解精辟,高度概括,因而深受讀者讚同。
雪消獅子瘦;月滿兔兒肥。
由這副狀物巧對,清詩人孫原湘與席佩蘭締結良緣。
席佩蘭師從袁枚,寫詩而不公之於眾,不為人知。袁枚策劃為席擇偶,謂能詩者可登門議親。上門者無一被席佩蘭看上。出身名門的孫原湘興衝衝而來,為席佩蘭雪消獅子瘦一聯所難。
孫原湘回到家裏,為覓下聯,飯吃不下,覺睡不香,身體消瘦,疾病上身,一晃到了八月中秋。孫原湘中秋賞月得到下聯:月滿兔兒肥。以此應對,席家答應了這門親事。袁枚指點孫原湘說:“不光要熟讀詩書,還要細微觀察生活,這樣才能寫出有切實感受的詩句,成為一名真正的詩人。”以後,孫原湘和席佩蘭果然成了清朝頗有名氣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