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6年,金攻陷開封,北宋政權覆滅,東京為金人所占據,改開封為汴京。金太宗天會八年(1130年),金人立南宋叛臣劉豫為“大齊皇帝”,建都大名(今河北大名),統治豫陝之地。天會十年(1132年),劉豫又遷都開封,至傀儡政權被廢,偽齊都開封共六年之久。這個時期的開封城相當荒涼,早已失去了昔日東京城巍峨壯觀的風采。其間,僅在天會八年因“太宗將幸東京”,才由“(張)浩提點繕修大內”。但這次繕修隻是在匆忙中對原來北宋皇宮稍加修飾而已。
完顏亮遷都汴京
金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為了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將國都從上京會寧府遷至中都燕京,並稱汴京為南京開封府,作為金的陪都,供金主臨時巡幸之用。這時,又開始在北宋皇宮廢墟之上大規模地重新營建宮室。
雄心勃勃的完顏亮並不以遷都燕京為滿足,為了便於進攻南宋以“光宅於中土”,擺脫“猶跼眷於一隅”的局麵,他認為必須再遷都於“天下之都會,陰陽之正中”的開封,才能顯示出金人君臨萬國、一統江山的赫赫氣勢。正如他對臣下所言“朕欲遷都於汴,遂以伐宋,使海內一統”。為此,完顏亮於貞元三年(1155年)派遣參知政事馮長寧經畫原北宋皇宮宮殿,為其遷都開封做準備。可惜不久之後的一場大火,使剛剛籌劃修葺的汴京宮室“燒延殆盡”。完顏亮為此大怒不已,重罰了有關責任人。正隆元年(1156年),完顏亮再以梁漢臣為提舉大使主修汴京,重新營建汴京大內諸宮。正隆三年(1158年)十二月,又命“左丞相張浩、參知政事敬嗣暉營建南京宮室。明年,德基與禦史中丞李籌、刑部侍郎蕭中一俱為營造提點”。
完顏亮極為重視對南京宮室的營建,曾特派宦官梁珫來汴巡視工役,他對工程的要求極為苛刻,修造時稍有不如意之處即推毀重建。由於完顏亮不遺餘力,此項工程金朝花費巨大,工程所需木材,係從河東、陝西一帶經黃河運來。對此,《正隆事跡記》記載,海陵王“起天下軍、民、工匠、民夫限五而役三,工匠限大而役兩,統計二百萬。運天下林木花石,營都於汴。將舊營宮室台榭,雖尺柱亦不存,片瓦亦不用,更而新之。至於丹楹刻桷,雕牆峻宇,壁泥以金,柱石以玉,華麗之極,不可勝計”。
雄健華美的汴京皇宮
南京宮室的全部營建工程曆時六年之久,至正隆六年(1161年)二月完顏亮南遷汴京時完工。完顏亮所營建的汴京皇宮,史稱金故宮或汴故宮。在《金史·地理誌》中對金汴京皇宮有較詳細的記載:
遵禦路而北橫街也。東曰太廟,西曰郊社,正北曰承天門,其門五,雙闕前引,東曰登聞檢院,西曰登聞鼓院。檢院東曰左掖門,門南曰待漏院。鼓院西曰右掖門,門南曰都堂。直承天門北曰大慶門,門東曰日精門,又東曰左升平門。大慶門西曰月華門,又西曰右升平門。正殿曰大慶殿,前有龍墀,又南有丹墀,又南曰沙墀,東廡曰嘉福樓,西廡曰嘉瑞樓。大慶後曰德儀殿。殿東曰左升龍門,西曰右升龍門。正門曰隆德,內有隆德殿,有蕭牆,有丹墀。隆德殿左曰東上閤門,右曰西上閤門,皆南向。鼓樓在東,鍾樓在西。隆德之次曰仁安門、仁安殿,東則內侍局,又東曰近侍局,又東則嚴祗門,宮中則稱曰撒合門,少南曰東樓,則授除樓也。西曰西樓。仁安之次曰純和殿,正寢也。純和西曰雪香亭,亭北則後妃位也,有樓,樓西曰瓊香亭,亭西曰涼位,有樓,樓北少西曰玉清殿。純和之次曰福寧殿,殿後曰苑門,內曰仁智殿,有二太湖石,左曰敷錫神運萬歲峰,右曰玉京獨秀太平岩,殿曰山莊,其西南曰翠微閤。苑門東曰仙韶院,院北曰翠峰,峰之洞曰大滌湧翠,東連長生殿,又東曰湧金殿,又東曰蓬萊殿。長生西曰浮玉殿,又西曰瀛洲殿。長生殿南曰閱武殿,又南曰內藏庫。嚴祗門東曰尚食局,又東曰宣徽院,院北曰禦藥院,又北右藏庫,東則左藏庫。宣徽院東曰點檢司,司北曰秘書監,又北曰學士院,又北曰諫院,又北曰武器署。點檢司南曰儀鸞局,又南曰尚輦局。宣徽院南曰拱衛司,又南曰尚衣局。其南為繁禧門,又南曰安泰門,門與左升龍門相直。東則壽聖宮,兩宮太後位也,本明俊殿,試進士之所。宮北曰徽音院,又北曰燕壽殿,殿垣後少西曰振肅衛司,東曰中衛尉司。儀鸞局東曰小東華門,更漏在焉。中衛尉司東曰祗肅門,少東南曰將軍司。徽音、壽聖東曰太後苑,苑殿曰慶春,與燕壽殿並。小東華與正東華門對。東華門內正北尚廄局,其西北曰臨武殿。左掖門北,尚食局南曰宮苑司。其西北尚醞局、湯藥局。侍儀司少西曰符寶局、器物局,又西則撒合門也。嘉瑞樓西曰三廟,正殿曰德昌,東曰文昭,西曰光興。德昌後,宣宗廟也。宮西門曰西華,與東華相直,北門曰安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