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汴京皇宮的建築從藝術上看,糅合了宋遼建築的特點。在建築造型上與遼相似,鬥栱雄大碩健,屋頂曲線剛勁有力,顯示出北方少數民族特有的簡樸渾厚之氣勢;而在細部的裝飾上又與宋相近,顯得細膩纖巧,璀錯輝映,甚至過於繁瑣堆砌。這種雄健而柔美,敦厚而華麗的建築風格正反映了北方少數民族進入黃河流域以後,一方麵迅速地接受了中原地區先進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麵又為這一地區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生氣,兩者交彙碰撞,使這種民族大融合的趨勢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更增添了絢麗多姿的色彩。
較之北宋東京皇宮,金汴京皇宮的變化除了如《金史·地理誌》所記的其宮城門、大殿門和主要殿宇名稱的變化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其皇宮範圍有所擴大、皇宮格局有所變化。北宋東京皇宮由於是在五代遺留的宮闕舊址上擴建而成的,受到地域和周圍民居的限製,所以隻能將皇城和宮城合二為一,把部分中央官署設在皇宮內前部,而把皇帝的寢宮和後妃宮及一些宮廷設施設在皇宮後部,中間僅以一條東西橫街相隔。金汴京皇宮在五代、北宋皇宮“周回五裏”的基礎上,經過張浩等人的新建和擴築,已經達到了方圓“九裏三十步”的規模,並在原北宋皇宮之外又新築一道城作為其皇城,而將原北宋皇城作為其宮城,使皇城與宮城正式分離,從而使其宮室製度更趨於完善和合理。金汴京皇宮的格局,在營建過程中受到了金中都皇宮格局的影響,同時對後代的元、明北京城的皇宮格局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汴京的衰落
金遷都汴京不久,後方發生政變,完顏亮為部將所殺。之後的金世宗又將國都遷回到了燕京,降汴京為陪都。
金代後期,北方的蒙古族逐漸強大起來。金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為蒙軍所迫,決定再次遷都汴京,他先派“尚書右丞胥鼎前路排頓,及修南京宮闕”,隨後於同年“秋七月,車駕至南京”。此次在汴京定都共二十年,金宣宗對汴京城的建設主要是對殘存的宋內城進行了修複,而對汴京皇宮,因為定都時間較短且時局動蕩,故未來得及進行較大規模的營繕。
金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大軍挺進汴京。次年正月,汴京城陷落,金皇宮遭到了較大的破壞。到了元末,金皇宮已逐漸殘破荒廢,元代詩人杜瑛曾作《吊金宮》一詩,描寫了宋、金故宮在屢遭兵劫及水災之後的一派荒涼景象:“月上觚棱椒壁濕,饑鳥啄碎琅軒石。劫灰飛盡海揚塵,廢殿荒台土花碧。洛陽書生汴梁客,一夜春風頭欲白。樽中賴有酒如泉,醉倚寒窗破愁寂。”
金元之後,黃河改道,逼近開封,頻繁的黃河水患多次淹沒開封城區,泥沙層層沉積,致使金汴京皇宮連同開封曆史上的其他古代城址一起被深埋於地下。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設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於開封。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棣為周王駐藩開封。明代,開封經濟繁榮,號稱“八省通衢”、。公元1642年,明軍扒開黃河,開“勢若兩京”李自成攻打開封,封城再遭破壞,城中三十七萬人,僅剩三萬餘人。清代設開封府,清末開封辟為商埠,民族資本工業興起,先後創辦了機械、兵器、麵粉、火柴、煙草等工廠。民國期間,開封為河南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