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bā(1 / 3)

B

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八仙小傳

八仙是漢族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說法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吳元泰《東遊記》始定為: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據著名學者華軒居士考證,北宋中期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聚會時始有八仙之說。

鐵拐李,相傳名為李凝陽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兒,自號李孔目。生卒年約公元前(418~326)。巴國津琨人。他幼年時天資聰慧而聞名於巴國,李耳騎牛雲遊巴國機緣識得幼年李玄見其非凡給予點化,巴王多次邀李玄為官均遭其拒絕,公元前三一六年巴國遭秦所滅,當時連年戰亂,百姓民不聊生,處處餓殍,遭受國破家亡的李玄從此灰心喪氣,看破紅塵,離家出走,去華山學道訪仙,晚年修道於石筍山。成仙後,鐵拐李精專於藥理,並煉得專治風濕骨痛之藥膏,恩澤鄉裏,普救眾生,深得百姓擁戴,被封“藥王”。八仙中,鐵拐李為年代最久,資曆最深者,漢族民間傳說為八仙之首。

鍾離權,姓鍾離,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師,名權,字雲房,一字寂道,號正陽子,又號和穀子,漢鹹陽人。因為原型為東漢大將,故又被稱做漢鍾離。少工文學,尤喜草聖,身長八尺,官至大將軍。後因兵敗入終南山,遇東華帝君授以至道。乃隱於晉州羊角山。道成,束雙,衣槲葉。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全真道尊他為“正陽祖師”。後列為全真北宗第二祖。亦為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他受鐵拐李點化,上山學道。下山後又飛劍斬虎,點金濟眾。最後與兄簡同日上天。度呂純陽而去。元世祖尊其為正陽開悟傳道真君,元武宗又尊為正陽開悟傳道重教帝君,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

張果老(618~907),是唐朝人,本名張果,由於他年紀很大,所以人們在他的名字上加一個“老”字,表示對他的尊敬。相傳他久隱山西中條山。往來晉汾間。唐武則天時已數百歲。則天曾遣使,欲召見之,即佯死。後人複見其居恒州山中。他常倒騎白驢,日行數萬裏。休息時即將驢折疊,藏於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師,演出種種法術,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以後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又回到中條山去。因為他經常手中拿著竹子做的一種說唱用具,所以後世人們就把他看作是“道情”的祖師,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

藍采和,唐朝人,在今安徽省鳳陽縣臨淮關鎮得道成仙。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藍采和。南唐沈汾《續仙傳》、宋初《太平廣記》、陸遊《南唐書》等書均載有他的事跡。是唐末至五代時人。其行為怪僻,貪杯喜唱,平時穿一身破藍衫,一隻腳穿隻靴子,另一隻則光著腳丫子。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卻躺臥雪中而全身冒熱氣(《續仙傳》)。

平時他手持三尺有餘的大拍板,一邊打著竹板,一邊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觸景而生,不僅令世人覺得高深莫測,而且頗具仙意。其一雲:“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波,暮見桑田生白波。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他行為癲狂,有人施錢給他,他大都送給貧苦人,藍采和居無定處,四海為家。這個仙人的人物原型本是一江湖流浪漢,僅由於他的行為癲狂,又好周濟窮人,因此深得人們喜愛而被神化成仙。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關其身世說法不一。一說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廣記》引《廣異記》稱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織鞋為業的農婦,後因嫌家居太悶,遊於羅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經常采集山果供眾寺僧充齋。一次,遠在四百裏外的循州山寺僧來羅浮山寺,稱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楊梅果子,經查實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從何處采來這眾多山果,便認為二娘即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從此二娘遠近聞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續通考》說何仙姑為唐武則天時廣東增城縣人,出生時頭頂出現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歲時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隻仙桃,從此不饑不渴,身輕如飛,並可預見人生禍福。後來她應召進京,途中離去。一說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筆記多稱她為北宋永州人,有稱她幼遇異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稱她放牧於郊野,遇異人送仙棗,食後而成仙,宋人筆記中還記載了何仙姑一些為人占卜休咎,預測禍福的事跡,一時士大夫及好奇者爭先前往彼處占卜,可見她不過是一位精於占卜的民間女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