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bǔ(1 / 1)

捕役養賊。

捕役捕役,拆天補地。

捕快賊出身。

捕風捉影,掩耳盜鈴。

捕風捉影

風和影都是捉摸不定的。比喻去尋覓虛無縹緲的事物,或可解釋為無事生非。出自漢·班固《漢書·郊祀誌》。

西漢成帝當上皇帝以後,一直沒有孩子,到了40歲時仍然不見動靜,他便有點著急,就求神拜佛,燒香祈禱,但仍不見效果。

大司農穀永上書說:“我聽說對於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萬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為不正的人的蒙蔽。現在有些人大談神仙鬼怪,宣揚祭祀的方法,還說什麼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藥,壽高得像南山一樣,聽他們的話,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馬上就能遇見神仙一樣;可是,你要尋找它,卻又虛無縹緲,好像要捕風捉影一樣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賢明的君王不聽這些話,聖人也絕對不做這種事。”

穀永又舉例說:“周代史官萇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辦法幫助周靈王,可是諸侯反叛的更多;楚懷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靈保佑打退秦國軍隊,結果打了敗仗,自己做了俘虜;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藥,結果一去不回。”最後,他又說道:“從古到今,帝王們憑著尊貴的地位、眾多的財物,尋遍天下神靈仙人,經過了多少歲月,卻沒有絲毫應驗。希望您不要再讓那些行為不正的人幹預朝廷的事。”

漢成帝認為穀永說得對,便聽從了他的意見。

掩耳盜鈴

掩住耳朵偷鈴,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聽不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自知》

春秋末年,晉國的智伯殺掉範氏,把範氏家中的財物也洗劫一空,但有一口大銅鍾卻遺漏在屋旁的草叢中。

一天,有個人在附近閑逛,偶然發現了這口鍾,他不由心中大喜,一下子來了精神。原來,他是個好吃懶做的人,從不願意靠辛勤勞動去掙錢,一天到晚總想著能撿個大錢包的好事。所以,到現在他還是光棍一條,家裏經常窮得連飯都吃不上。

如今,他見了這口鍾,心想:“這口銅鍾可真大呀!要是把它扛去賣了,肯定能得不少錢,夠我吃上好幾天的!”於是他就想去扛那口鍾。可是那口鍾實在太重了,縱然用盡全身力氣,也未能把鍾移動一下。

這下可把他給愁壞了,他苦思冥想,總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找幾個人來抬吧,又怕別人向他要些錢,自己一個人又確實拿不動,實在讓他進退兩難。忽然,他看見了一堆被打碎的水缸碎片,一下子有了主意。

到了晚上,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扛著一把大錘來到銅鍾邊,舉起錘子就砸。一錘下去,銅鍾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他想,這麼洪亮的聲音,別人不是都聽到了嗎?他們要是都知道了,肯定會同我爭奪這口鍾的,唉!真是好事多磨啊!我遇上了這麼件好事,卻又這麼麻煩!他坐在地上,又想了好一陣,終於又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想,我找個什麼東西把耳朵堵起來不就聽不見了嗎?我在這麼近的地方都聽不見,別人在那麼遠的地方,肯定也聽不見了!

他想到這裏,激動得差點叫出聲來,忙在地上捏了兩團泥巴塞在耳朵裏,然後就掄起大錘試著敲了一下,果然聽不到鍾聲了。他心裏高興得不得了,就使勁地猛砸起來。

住在周圍的人們聽到了鍾聲,慌忙穿衣起床,都跑過來看。他們見到一個人正在使勁地砸鍾,忙問他怎麼回事,可是那個人卻毫無反應。人們走到他跟前,他才發現有人,忙奇怪地問:“我都聽不見聲音,你們怎麼會聽見呢?”

他麵前的人這時看到了他耳朵裏塞著東西,明白了他的意思,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捕蛾一個,增產一籮。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