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冷不熱不做,寒冷冰凍靠哪個?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不貪人田地,隻貪人精智。
不自反省,看不出一身病情。
不斬首,令難行。
不蹈無人之室,不入無人之門。
不嚼碎,不知味。
不安心,不知事;不虛心,不成事。
不出血汗,不能吃飯。
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不讀一家書,不識一家字。
不曾吃過豬肉,聽見豬子叫過。
不養兒不生氣,不種蕎麥不汙地。
不能靠天吃飯,全靠兩手動彈。
不為喪德事,自有好兒孫。
不動鍋台砸不了碗。
不渴了,不打井。
不端人家的碗,不受人家的管。
不站人前,不落人後。
不動笤帚地不光,不動鍋鏟飯不香。
不信蛇是冷的摸一下。
不學行,就學走;才上樓梯三步,就想一腳登天。
不磨不練不成佛。
不磨不練,不成好漢。
不踏實的人,就像水上浮萍。
不曉撐船嫌溪彎。
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不知自家生得醜,反而怨鏡子。
不係魚死,就係網破。
不算賬不明,無計劃不行。
不發不出汗的財。
不塞城門塞狗洞。
不賣後悔藥。
不剃頭,多晚也是個帶毛僧。
不認金銀能過,不認人不能過。
不仁不君子,不毒不丈夫。
不費燈芯也費油。
不實心,不成事;不虛心,不知事。
不但色能迷人,人才亦能迷人。
不戴合莖花,不得到仙家。
不落海底不知大海深,不生子女不知父母恩。
不出骨頭不出核,又賣盾牌又賣刀。
不舍三五子,難出幽州城。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不請是個閑和尚,清到就是一尊佛。
不指著這窩雞下蛋。
不借一腦借百腦。
不擦胭脂自然紅。
不知道天文地理,就別當仙人。
不賢妻,頂趾鞋。
不走小路不背,不占便宜不虧。
不對知音不可彈。
不修今生修來世。
不該死,五行有救。
不犯王法不怕官。
不貴尺璧,而寶寸陰。
不喝酒,不抽煙,三年積下無數錢。
不舍生油,怎能煉下熟油。
不惱殺人的,隻惱遞刀的。
不與天爭,要與人爭。
不務正業的人,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
不巧不成書。
不住回頭房。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患父不慈,子賢親自樂。
不孝怨父母,欠債怨借主。
不論包裹得多麼巧妙,臭東西總是要出臭味的。
不窮千家,不富一戶。
不好燒的灶坑好冒煙,不聽勸的人好發癲。
不登高山,不見平地;不經鍛煉,不會堅強。
不怨天,不尤人。
不花力氣不能登高山。
不瞧吃的,但瞧穿的。
不淌血汗,不配吃飯。
不惜糧食,餓死筆直。
不通秀才,生皮蠟燭。
不因漁夫引,怎得見波濤。
不熟不得巧;熟能生巧,巧能生華。
不愁力小怕孤單。
不言的背後,正有難言者在。
不來不去,樂得和氣。
不拄哀杖不掉淚。
不短人,不少人,喝口涼水也上膘。
不借由你,借了由我。
不放蜈蚣去,要放一條蛇。
不舍金彈子,打不中巧鴛鴦。
不毒不成財主,不累不成枯癆。
不記當初娘養我,但看今朝自養兒。
不義之財,如湯潑雪。
不有空城計,退不了司馬懿。
司馬懿小傳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裏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少年時和著名隱士胡昭關係很好。因與同郡的周生等人結怨而被謀害,胡昭知道後立刻涉險尋找,在崤山澠池之間找到周生一行,請求他們放過司馬懿,周生開始不肯,但胡昭哭泣的誠意最終還是感動了他,救下司馬懿。
公元二〇一年,郡中推舉他為上計掾。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風痹病,身體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裏,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
公元二〇八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製手段辟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說,“若複盤桓,便收之”。司馬懿懼之,隻得就職。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遊處,曆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公元二一五年,曹操征討張魯,司馬懿隨軍。他對曹操說:“劉備用詭計俘虜了劉璋,蜀人未歸附而又爭奪遙遠的江陵,這是破蜀的機會,不可錯過。今若在漢中陳兵示威,益州就會震動不安,再進兵威逼,蜀兵勢必瓦解,趁這個好機會,事情是可以成功的。聖人不能違時,也不能失時。”曹操說:“人苦於不知足,既得隴右,複欲得蜀。”未從其計。
公元二一七年,曹丕被封魏王太子,公元二一九年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時司馬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司馬懿與陳群、吳質、朱鑠並稱“四友”。
此後,司馬懿更是常謀國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馬懿轉為丞相軍司馬。他指出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太守傅方驕奢,都不應駐守邊防,曹操未予重視。同年六月,劉備繼取漢中後,派孟達、劉封攻占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勢力有所擴展。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淮南防備吳軍。鎮守荊州的關羽,乘此機會率主力北攻荊襄。圍魏將曹仁,水淹於禁七軍,斬龐德。胡、傅二人果然乘機降蜀。
一時間關羽聲勢“威震華夏”,因漢獻帝在許縣,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脅,為避關羽鋒芒,一度準備遷都河北。司馬懿和曹椽蔣濟及時勸阻說:“於禁被水軍所淹,不是戰守上的失誤,對於國家的大局並沒有大損失,為此而遷都,即是向敵人示弱,又會使淮河漢水一帶人心不穩;劉備、孫權外親內疏,現在關羽坐大,孫權必定更不高興,把這事告之孫權,使他牽製關羽,則樊城之圍自解。”曹操從其計,孫權果然派呂蒙襲取江陵,關羽被其俘殺。
公元二二〇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懼,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內外肅然。
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當時孫權正率軍向西。朝臣們認為樊城、襄陽缺乏糧,不能抵禦吳軍,請召守將曹仁回駐宛城。司馬懿則表示:“孫權剛剛打敗關羽,正是他想和魏國結好的時候,一定不敢為患。襄陽是水陸交通要地,不能放棄。”曹丕沒聽其建議,命曹仁放火燒毀二城。後來孫權果然沒來入侵。曹丕悔之不及。
公元二二一年,免去督軍官職,升任侍中、尚書右仆射。
公元二二二年和公元二二四年,曹丕兩次伐吳,都以司馬懿鎮守許昌,並改封司馬懿為向鄉侯。二二五春二月,轉任撫軍大將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司馬懿辭讓,曹丕說:“吾於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此非以為榮,乃分憂耳。”
同年,曹丕又大興水軍攻吳,仍命司馬懿留守,“內鎮百姓,外供軍資”。臨行,下詔書給司馬懿說:“吾深以後事為念,故以委卿。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使吾無西顧之憂,不亦可乎!”後曹丕由廣陵回師洛陽,又下詔對司馬懿說:“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於是司馬懿留鎮許昌。
二二六年五月,曹丕駕崩,享年四十歲。臨終時,令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曹丕對太子說:“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魏明帝即位,改封司馬懿為舞陽侯。
孫權得知魏文帝去世後,於八月出兵攻魏。命吳左將軍諸葛瑾部兵分兩路進攻襄陽,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孫權一路為魏軍所敗,遂撤兵而走。而諸葛瑾則被司馬懿擊敗,並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餘級。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
公元二二九年,蜀丞相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並占據武都、陰平二郡。公元二三〇年,魏明帝決定興師伐蜀。升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大司馬曹真一起伐蜀。
公元二三一年二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第四出進攻魏,包圍祁山賈嗣、魏平部,並以木牛流馬運輸糧草。魏明帝對司馬懿說:“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派他西駐長安,都督左將軍張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防禦蜀軍。司馬懿留部將費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張郃勸司馬懿分兵駐紮雍、郿兩地,以作大軍後鎮,司馬懿不同意,他說:“料前軍獨能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於是挺進喻麋,對戰諸葛亮。
公元二三三年,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職等叛,司馬懿派遣胡遵等追討並破降。
公元二三五年,司馬懿升任太尉,累增封邑。蜀將馬岱入境侵擾,司馬懿派牛金迎擊,斬蜀軍千餘人。武都氐王苻雙和強端率領其屬下六千餘人來降。
公元二四四年春,大將軍曹爽欲立威名,不聽太傅司馬懿勸止,力主伐蜀,魏帝從之。結果為蜀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王平所敗,魏軍被阻於興勢,後方也軍糧供應不上,牛馬騾驢大量死亡,蜀涪縣及費禕援軍亦相繼到達。曹爽見不能勝,被迫聽從司馬懿的勸告,於五月率大軍退還。遭蜀軍截擊,魏軍苦戰,始得退回,失散、傷亡甚眾。
公元二四八年三月,黃門張當把內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給曹爽,曹爽、何晏乘機與張當勾結,謀危社稷。
公元二五〇年春,魏帝命司馬懿在洛陽立廟。司馬懿久病,不任朝請,每遇大事,天子親自到他府中去征詢意見。
公元二五一年八月戊寅,司馬懿去世於京師,享年七十三歲。當年九月庚申,司馬懿被葬於河陰首陽山,諡文貞,追封相國、郡公,司馬孚秉承他的遺願,辭讓郡公和殊禮,遺命簡葬,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樹不墳,不設明器。諡號後改為文宣。
司馬懿裝病奪權
三國魏朝景初三年,魏明帝死後,他的勸子齊王曹芳繼承帝位。根據魏明帝的遺囑,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懿共同輔助年幼的皇帝執政。
起初,曹爽因為司馬懿德高望重,又是自己的前輩,每逢有國家大事,不敢獨斷專行,都要請司馬懿決斷。後來,曹爽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大量任用自己的心腹,把司馬懿手中的權力慢慢地壟斷到自己手中。司馬懿因曹爽是皇親,對他搶權的行為,一時也無可奈何。於是,他就聲稱有病,在家休息,不問政事,以躲避曹爽的鋒芒。
不過,曹爽知道司馬懿是個老謀深算的人,並沒有因他稱病放鬆對他的警惕。
正始九年,曹爽的心腹李勝將出任荊州刺吏,曹爽就讓他去司馬懿家告別,以便借機探測一下司馬懿的動靜。
司馬懿一聽說李勝前來辭行,就明白了他來的真實用意。他讓兩個侍女挽扶著自己,從床上坐起來。李勝進屋後,司馬懿拿衣服時,手不停地顫抖,結果衣服掉到了地上。
接著,司馬懿指指口,示意口渴了,侍女又送上一碗粥。他在喝粥時,粥汁大部分順著嘴角流下,胸前和被子上,弄得一塌糊塗。
看到司馬懿如此衰弱不堪的病態,李勝裝模作樣地哭著說:“現在國君還年幼,天下的大事還要依靠您處理。我隻聽說您舊病複發,沒想到您竟病得這麼嚴重。”司馬懿長喘了一口氣,說:“我年老沉疾,危在旦夕。你要到並州赴任,並州離北方胡人很近,請你自己照顧自己,多加小必。我恐怕不能再見到你了。”李勝聽了,忙糾正說:“我是赴我出生的本州,不是並州。”司馬懿仍故作昏聵的樣子說:“我說的就是並州呀。”李勝大聲說:“我的本州,不是並州,是荊州。”
司馬懿這才裝作聽清的樣子說:“這回我聽清了,是你出生的本州荊州”你到那裏,要爭取建立功勳。我怕不能和你再相見,現在讓我的兩個孩子和你交個朋友罷。說完,把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叫出來,與李勝結為朋友,求李勝在他死後多多照顧,說著說著,又鳴咽起來。
其實,這時司馬懿的身體狀況很好,他是故意裝出耳聾眼花,病入膏盲的樣子迷惑李勝的。可李勝並不知自己受了蒙蔽,從司馬懿家出來,又去見曹爽,對他說:“司馬懿語言錯亂,嘴接不住粥水,指南為北,肯定活不長了。”曹爽聽了李勝彙報,從此不再對司馬懿保持警惕。
第二年初春,年幼的國君曹芳按慣例到高平陵去祭祀祖先,曹爽兄弟也毫無顧忌地隨駕離開都城。他們一走,司馬懿立即從病床上爬起來,在城中調動兵馬,先占據了武器庫,控製了都城。接著,司馬懿率軍屯駐在洛水浮橋一帶。
司馬懿派人給曹爽信,信上說;“我以前從遼東歸還時,先皇曾叫曹爽你、現在的幼帝和我坐在他的龍床上,拉著我的手,對他死後的國家未來感到擔憂。如今,大將軍曹爽背棄先皇的遺囑,敗壞擾亂國家的製度,專權拔扈,破壞軍規,把持禁衛軍,在官員的安排上,任人唯親,以致人心不服,並感到恐懼。現在皇太後命令我罷免曹爽兄弟的官職,自回家中,不得在都城外逗留,否則軍法從事。”
曹爽見信,手足無措。大司農桓範勸他招集兵馬。計伐司馬懿。可曹爽認為司馬懿隻是要他交出兵權,並沒有殺他的意思;而且家眷都在都城裏,他喪失了兵權,仍然可以作個富翁逍遙自在,就沒有采納桓範的建議。
司馬懿等曾爽兄弟回到自已家中,就征集800民工,在他們家四周築起高樓,監視曹爽兄弟的行動。曹爽不知司馬懿將怎麼處治自己,就給他寫了一封信,說家中沒有糧食了,請給予接濟,進行試探。
司馬懿接信後,給曹爽送去了糧食和肉脯,曹爽見此,認為司馬懿不會傷害自己,又安下心來。一可司馬懿在這段時間,把宮廷中曹爽的勢力全部消除了,然後他以謀大逆的罪名,把曹爽等人也給殺了,為司馬氏篡奪魏國的政權,鋪平了道路。
不玩不笑,不成老少。
不嚐黃連不知苦。
不顯山,不露水。
不出一鬥汗,不吃一飽飯。
不嚴不能成器,過嚴則生不虞。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不到黃河不死心。
不忍一時有禍,三思百歲無妨。
不求實際和真相的人,隻有瞎子。
不求金玉重重貴,但願兒孫個個賢。
不受挫折,不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