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霜凍不知寒冷。
不經風雪寒,哪來滿園春。
不經不改,一經百改。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不經廚子手,總有點醬拌氣。
不經長途,不知馬駿。
不經過琢磨,寶石也不會發光。
不經一師,不長一藝。
不勞動享不到幸福,不播種收不到五穀。
不愛惜花木,看不到花的美麗;不珍惜時間,得不到生命的價值。
不當廚子不打碗。
不嗆海水,不知海水是鹹的。
不翻陡坡,不知平地好走。
不到西天,取不到真經。
不到火候不揭鍋。
不熟的果子不香。
不登高山,不知天高;不臨深穀,不知地厚。
不知羞恥的人決不會有美德。
不摸鍋底,不怕別人說手黑。
不讀書就是瞪眼瞎。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不砌一麵牆,不聽一麵話。
不憂無路,隻怕不做。
不貪意外財,不飲過量酒。
不走夜路,碰不上夜遊神。
不用霹靂手段,顯不出菩薩心腸。
不怕虎生三隻眼,隻怕人有麻痹心。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不怕手粗,就怕心粗;不怕心淺,就怕誌短。
不怕鐵硬,就怕心堅。
不怕沒條件,就怕誌氣短。
不怕頭子打得惡,就怕東家來一腳。
不怕不好,隻要肯搞。
不怕生壞命,隻怕生壞病。
不怕人笑話,但怕自己誇。
不怕早死,但怕死得不值。
不怕樓房高,隻要根基牢。
不怕年饉頭,隻怕年饉尾。
不怕誌,最怕愁。
不怕活路多,隻怕你過拖;不怕海路忙,隻怕沒計算。
不怕年災,就怕連災。
不怕賭得精,隻怕精不賭。
不怕輸得苦,隻怕戒了賭。
不怕有過,但怕不改。
不怕千人恨,隻要一人愛。
不怕仇人,就怕仇官。
不怕貧,就怕勤。
不怕夜鶴叫,隻怕夜貓笑。
不怕怒目金剛,光怕蜜眼菩薩。
不怕慢,隻怕站;站一站,二裏半。
不怕家裏窮,隻怕出懶蟲。
不怕亂如麻,隻怕不調查。
不怕百戰失利,就怕灰心喪氣。
不怕飛浪再高,隻怕劃槳不齊。
不怕虎生雙翼,隻怕人起壞心。
不怕難,就怕不耐煩。
不怕敵人來,隻怕無防備。
不怕事難,隻怕眾言。
不怕胡說,就怕沒說。
不怕窮,隻怕烹。
不怕千人見,隻怕一人識。
不怕費時,隻怕返工。
不怕十人勸,單怕一人墊。
不怕鬼嚇人,就怕人嚇人。
不怕學不成,光怕心不誠。
不怕人不精,隻怕藝不精。
不怕天大個官司,隻要地大個銀子。
不怕千招巧,就怕一招錯。
不怕人不敬,就怕已不正。
不怕窮,就怕沒誌氣。
不怕不會,就怕不學。
不怕少年苦,就怕老來窮。
不怕千萬事,隻要天天做;不怕千萬裏,隻要天天走。
不怕韌,隻怕盡。
不怕事情難,就怕—個勁地纏。
不怕山高路遠,就怕中途偷懶。
不怕馬王三隻眼,就怕人懷兩條心。
不怕走得慢,就怕路上站。
不怕你鋼嘴鐵舌頭,隻怕瘟官做對頭。
不怕敵人拉,就怕自己滑。
不怕不賣錢,隻怕貨不全。
不怕虎狼當麵坐,隻怕人前兩麵刀。
不怕五月長,隻怕五月響。
不怕困難能成事,懼怕困難事不成。
不怕屋漏,就怕人漏。
不怕別人瞧不起,隻怕自己不爭氣。
不怕無能,隻怕無恒。
不怕賊講,就怕賊想。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著。
不怕七百八百花,隻要千一千二抓。
不怕娘屋裏紅彤彤,終須嫁個窮老公。
不怕沒錢,就怕沒飯。
不怕笨,就怕困。
不怕慢,單怕站,老牛也能爬上山。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不怕嘴不穩,隻怕無心遇有心。
不怕疥瘡水,中怕虱子跳蚤嘴。
不怕丈深的草,隻怕寸深的泥。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不怕千裏遠,隻怕隔層板。
不怕人欺負,就怕不丈夫。
不怕做不成,隻要貪上功。
不怕黑李逵,隻怕笑劉備。
劉備
劉備(161—223),即蜀漢昭烈帝。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公元221—223年在位。字玄德,琢(zhuō)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漢遠支皇族。小時候家裏貧窮,與母販鞋織席為業。東漢末起兵,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軍的戰爭。在軍閥軍閥:舊時擁有武裝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係的人。混戰中,曾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後采用諸葛亮聯孫權拒曹操之策,於建安13年(208年)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占領荊州,力量逐漸壯大。不久又奪取益州和漢中。公元221年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建元章武,次年在吳蜀“彝(yí)陵之戰”中大敗,不久病滅。
劉備能從一個賣草鞋的漢王朝皇室遠親,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最後成為蜀漢的開國皇帝,是與他的用人策略分不開的。在中國曆史上,三國時期出現的人才是任何曆史時期都無法比擬的,劉備既無曹操一代梟雄的政治家謀略,也無孫權割據江東的根據地,但卻能從一介布衣而三分天下,所依靠的,就是他用人的得當。
起兵初創業
劉備跟東西兩漢的皇室,都頗有些淵源,他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後來因為漢武帝“推恩令”的實施和劉氏皇族枝葉的不斷繁茂,到劉備的時候,已經是家境貧寒,平日隻得以販鞋織席維持生計。不過劉備從小就懷有大誌,他曾在家鄉的大桑樹底下玩樂時說:“我將來一定要乘上有真正篷蓋的天子之車。”
如果不是東漢末年爆發的黃巾大起義,也許劉備隻能編一輩子的草鞋,這個起義給了劉備一個機遇。當時,東漢朝廷派大軍鎮壓起義軍,各地的軍閥豪強也紛紛拉起人馬,以鎮壓義軍為名,搶占地盤,擴充實力。劉備也趁機拉起一支鄉勇,加入鎮壓起義軍的行列,正是這次起兵,使得劉備有幸與關羽、張飛二人結識,並成為兄弟,留下了一段“桃園三結義”的佳話。
後來,劉備因鎮壓義軍“有功”,被朝廷任命為安喜縣尉。但隨後,劉備就因鞭笞鞭笞(chǐ):用鞭子或板子打。前來巡視各縣督察官吏並收受賄賂的督郵,掛印而去。他走投無路,便去投奔早年的同窗好友,幽州軍閥公孫瓚,被任命為平原縣令。在此,劉備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贏得世人民心,使得附近民眾及各方人士紛紛來投奔依附他。
這時,群雄逐鹿中原逐鹿中原:比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各地軍閥混戰不已。曹操進攻徐州牧陶謙,陶謙派人向公孫瓚告急,劉備就領命前往徐州(今蘇北魯東南一帶)援救,後來,陶謙見劉備兵力不多,就給了他四千人馬,封他為豫州刺史,讓他屯駐小沛。陶謙病死後,劉備趁機接管徐州,開始躋(jī)身於大軍閥之列。但隨後就遭到壽春的袁術進攻,並勾結呂布,襲擊劉備的後方下邳。劉備腹背受敵。隻得投奔曹操。曹操舉薦劉備為豫州牧,隨後與劉備共同出兵對付呂布,將呂布擒住。呂布向曹操告饒說:“曹公所怕的不過是呂布,現在我已歸順,天下不必憂慮。您統帥步軍,我幫您統率騎兵。何愁天下不平定?”說得曹操也有些心動。劉備說:“曹公難道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事嗎?”曹操點頭稱是,於是將呂布殺掉。這時,劉備又被曹操上表推舉為左將軍。
煮酒論英雄
這時的劉備,雖依附於曹操之下,但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曹操似乎對劉備很好,出入都要劉備相陪。劉備見曹操這樣尊重他,心裏反倒不安,因為他有自己的雄心大誌,生怕遭到曹操的猜疑。有時,劉備還在院子裏刨地種菜,澆水捉蟲,樂此不倦,一副悠然自得,胸無大誌的樣子,其實他是以此來掩蓋自己。
曹操表麵上看重劉備,暗地裏也在防備他。
這時候,朝廷裏出了一件事。因為曹操權傾朝野,漢獻帝嫌他太專橫,要外戚董承設法除掉曹操。於是他寫了一道密詔縫在衣帶裏,又把這條衣帶送給董承。
董承接到衣帶中的密詔,就約了他的幾個親信,商量怎樣除掉曹操。他們覺得自己力量不夠,認為劉備是皇室的後代,一定會幫助他們,就秘密找劉備商量,叫劉備一起幹。劉備同意了。
沒多久,曹操邀請劉備去喝酒。兩個人一麵喝酒,一麵有說有笑,談得很融洽。他們談著談著,很自然地談到天下大事上來了。曹操拿起酒杯,說:“您看現在那麼多人在爭奪天下,有幾個算得上英雄呢?”劉備說:“袁紹久在冀州經營,號稱擁兵百萬,有良將數十人,又曾誅殺宦官,平定宦官之禍,可稱得上英雄。”曹操笑言:“袁紹剛愎(bì)自用剛愎自用:固執任性,自以為是,不接受別人的意見。有雄心而無進取之心,稱不上英雄。”劉備又說:“公孫瓚固守遼東;劉表坐擁荊州,雄踞一方,應該算得上英雄。”曹操又說:“此二人雖有根據地,但胸無大誌,更不能稱作英雄。”劉備又說:“孫策、孫權偏安偏安:指封建王朝失去中原而荀安於僅存的部分領土。東吳之地,又有傳國玉璽(xǐ),能稱得上英雄了吧?”曹操搖搖頭說:“偏安東吳,不在中原地區,隻能稱得上一方豪傑,算不上英雄。”
劉備謙虛地說:“那麼我說不上來。”
曹操麵露笑容,從容地對劉備說:“依我看,當代的天下英雄,隻有將軍和我曹操兩個人。像袁紹這號人,算不上什麼。”
劉備為了跟董承同謀的事,心裏正在七上八下,聽到曹操這句話,大吃一驚,身子打了一個寒戰,連手裏的筷子也掉了下來。
就在這節骨眼上,天邊閃過一道電光,接著就豁喇喇響起一聲響雷。劉備一麵低下身子拾筷子,一麵說:“這個響雷真厲害,把人嚇成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