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中南地區(3)(2 / 2)

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境內,麵積1.9萬公頃,199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係統。

本區地處雷州半島,受熱帶海洋氣候的影響,沿海灘塗上分布著較大麵積的紅樹林植被,其中紅樹植物有12科、16屬、17種,是除海南島外我國紅樹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此外,保護區內擁有數量和種類眾多的鶴類、鸛類、鷺類等水禽及其他濕地動物,據初步統計,僅鳥類就有82種,其中留鳥38種、候鳥44種。

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作為我國現存紅樹林麵積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在控製海岸侵蝕、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境內,麵積達1133公頃,1956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是我國建立的

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80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主要保護對象為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珍稀動植物。

本區地處熱帶北緣,是中國南亞帶季風常綠季雨林保存比較完整的地區。區內的天然森林為世界上特殊的森林類型之一,林中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高等植物有2400多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桫欏、蘇鐵、格木、野荔枝、雞毛鬆等數十種。本區特有植物種類亦較多,單以鼎湖山命名為“模式標本”產於此地的植物就有20多種。保護區內複雜的森林植被和豐富的食源,為各種動物棲息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場所,高等動物有100餘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有豹、蘇門羚、蟒等。

該保護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是開展生態係統定位研究的理想場所。

海南自然保護區

坡鹿在中國的唯一產地——大田自然保護區

大田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省東方縣境內,麵積達1314公頃,198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海南鹿及其生態環境。

海南坡鹿僅產於我國海南島的西部和西南部,種群數量極少,為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動物和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對研究海南島特殊的動物區係有重要的作用。大田保護區境內分布著海南坡鹿種群得到了擴大和增殖,在保護海南坡鹿方麵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海上森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

東寨港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省瓊山市境內,麵積達3337公頃,198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係統。

紅樹林是熱帶和亞熱帶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國僅在南方少數省區的沿海有所分布。東寨港及其附近的海灘上尚保存有麵積較大、生長良好的紅樹林,且紅樹林樹種之多,為全國之最,全球紅樹林樹種約40多種,我國分布有24種,而東寨港就有19種。

該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海灣生態平衡等方麵都有重要作用。

人類的近親長臂猿棲息地——壩王嶺自然保護區

壩王嶺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省昌江縣與白沙縣的交界處,麵積達5639公頃,198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的

批準建立,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黑長臂猿及其棲息生態環境。

黑長臂猿是一種典型熱帶原始森林動物,在我國隻分布於雲南南部和海南島。本區屬於熱帶濕潤氣候,植被為熱帶雨林,境內原始森林古木參天,粗大的藤木植物纏繞在林木間,山澗溪水常年不斷,林中花果四季皆有,為黑長臂猿的棲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本區不僅保護了海南黑長臂猿的全部種群,也是我國唯一的以黑長臂猿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最“尊貴”的海島——大洲島自然保護區

大洲島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省萬寧縣東部的海麵上,麵積達7000公頃(其中陸域麵積達420公頃,海域麵

積達6580公頃),1987年經萬寧縣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0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金絲燕及海洋生態係統。

大洲島地處南海海域,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島上峰巒聳翠、怪石嶙峋、林木蔥鬱、沙灘潔白、風光秀麗,在該島的南嶺危崖險洞之中,棲息著珍稀鳥類金絲燕,為我國僅存的金絲燕棲息地。金絲燕窩為名貴的滋補品,由於長期掠奪性采摘,數量已極其稀少,經過近幾年的保護,金絲種群已發展到40群左右。

該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和恢複金絲燕種群以及近海海洋生態保護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