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東亞各國的學術交流(6)(3 / 3)

魏建功在京城帝國大學交往的主要是日本學者,但與朝鮮知識人也有聯係,他曾經提到和日本朋友去朝鮮店鋪買苔紙,價高而質次,和朝鮮朋友去買,則比較優待,全權委托朝鮮朋友辦理,更是價廉物美。(參見《僑韓瑣談·油紙扇青苔紙》,載《語絲》,第148期(1927年9月10日)。)所結交者中的一位當是金九經。魏到京城帝國大學時,金任職於該校圖書館,半年後自動辭職(據1927年9月15日發布的《敘任及辭令》,“圖書館雇員金九經依願免職”(《京城帝國大學學報》第7號,1927年10月5日)。),來到中國,據說是因為不滿日本的殖民統治。開始住在未名社,而魏建功與未名社同人如台靜農、李霽野及魯迅等交誼甚深,疑金九經來華得到魏的幫助或引介。魏建功回國後,繼續與金來往聯係,曾共同參與一些學術界的交際應酬。

金九經後來在北京大學教日、朝鮮文。他與魯迅有所交往,與周作人、錢稻孫關係尤深。1929年7月至1932年2月,金九經多次拜訪周作人,並幾度招宴。(參見《周作人日記》中冊,665、705、737頁;下冊,66、69、145、190、197頁。)這期間北京大學恢複日文預科,後升為本科,由周作人負責(參見《苦茶——周作人回想錄》,357~361頁。),疑雙方接洽與此不無關係。周作人的日記過於簡略,由所留蛛絲馬跡看,二人關係先密後疏,似有隔閡。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日本學者來華,多與金九經聯係,1928年5月,他帶領引薦京都大學派來留學的塚本善隆、水野清一、倉石武四郎拜訪短期來北京的魯迅,參觀其所藏造像拓本。幾天後,再與水野清一同訪魯迅。6月3日,魯迅啟程歸滬,金九經和魏建功、張目寒、常維鈞、李霽野、台靜農等人到車站相送,並贈給魯迅《改造》一本。(參見《魯迅全集》,第14卷,765~767頁。)1930年,原田淑人、矢野仁一等人來華,日本駐京人士設宴招待,金九經和周作人、賀嗣章也出席作陪。(參見《周作人日記》下冊,148頁。)1931年,東京帝國大學師生來華遊曆參觀,金九經和錢稻孫、橋川時雄等人為其導遊,引導參觀北京大學第一、二院及北平圖書館。(參見[日]小笠原、渡邊、黑木、稻葉生:《北支旅行記(五)》,載《斯文》,第13編第8號(1931年8月)。)同年1月,胡適致函金九經,談後者送來的鈴木大拙關於楞伽宗研究的著作的意見。(參見胡頌平編著:《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校訂版),第3冊,959~960頁,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以後他任滿洲農業大學教授,曾與奧野信太郎一起前往西城受壁胡同拜訪錢稻孫。金九經告訴奧野信太郎,他離開北京後總是想起錢先生。(參見[日]奧野信太郎:《燕京食譜》,見《隨筆北京》,40~42頁,東京,第一書房,1940。)後情況不詳。遍查日本殖民當局所編流亡中國的朝鮮人狀況名冊,找不到關於金的記載。

第六節 還期相敬莫相